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90(圖)
1-91(圖)
1-90(圖)
1-91(圖)
No:1-90、1-91

歌劇《遊唱詩人》(上)(下)

威爾第Verdi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4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威爾第:歌劇《遊唱詩人》(上)

Disc 1   1: 34’49”

1片頭

2前言

3All'erta! All'erta快警醒! 快警醒!

4 Di due figli/ Abbietta zingara是兩個兒子/一個卑賤的吉普賽女人

5Sull'orlo dei tetti有人曾看見它在屋頂

6Tacea la notte placida靜夜裡萬籟無聲

7 Di tale amor, che dirsi難以充分表達這樣的愛情

8Di geloso amor sprezzato嫉妒和被輕蔑的愛情

9Vedi! le fosche notturne spoglie瞧!那無垠的蒼穹

 

Disc 2   1: 30’32”

1 Stride la vampa! 火焰在跳躍!

2 Condotta ell'era in ceppi她身被鐐銬

3  Mal reggendo all'aspro assalto我勇猛的進攻已使他無還手之力

4  Perigliarti ancor languente你的創傷未癒身體還衰弱

5 Il balen del suo sorriso她微笑的光輝

6 Qual suono! Oh ciel! 可怕的聲音! 喔,天哪!

7 片尾

 

威爾第:歌劇《遊唱詩人》(下)

Disc 1   1:27’20”

1 片頭

2  E deggio e posso crederlo我,怎能相信

3 Or co' dadi, ma fra poco現在我們玩骰子

4 Giorni poveri vivea我遇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5 Deh! rallentate, o barbari求求你們鬆開

6 Ah sì, ben mio啊,我親愛的

 

Disc 2   1: 31’34”

1 Di quella pira熊熊烈火

2 D'amor sull'ali rosee飛翔吧,玫瑰色的愛情之翼

3 Miserere d'un'alma già vicina求主垂憐,懇求將憐憫恩賜給

4Mira, di acerbe lagrime看吧!我辛酸的淚水

5Sì, la stanchezza m'opprime是的,我已困倦不堪

6 片尾

樂曲介紹

威爾第在1850年代邁入創作中期。到了中期,他脫離了初期對表現愛國熱忱題材的偏好,轉向戲劇性的追求,他以劇本取材作為起點,從著名文學家的劇作著手,多方尋找歌劇的題材來源。他始終秉持著「歌唱家的歌劇」之義大利歌劇傳統,在這段成熟期所寫的作品,標誌著一系列的成功,是以《弄臣》、《遊唱詩人》和《茶花女》為代表作;這三部歌劇,皆取材自浪漫時期作家的戲劇或文學創作──《弄臣》的原著劇作家為雨果、《遊唱詩人》是改編自西班牙作家古鐵雷茲(A. G. Gutiérrez, 1813-84)的悲劇、《茶花女》則是小仲馬的文學作品。

和另一部歌劇《茶花女》的創作時間幾乎同步進行的《遊唱詩人》,劇本是由威爾第委託劇作家卡馬拉諾(S. Cammarano, 1801-52)編寫,但卡馬拉諾只寫了三幕,完整的四幕是在他過世後由巴達雷(L. E. Bardare, 1820-74)接續完成;1853年,於羅馬阿波羅歌劇院首演。雖然一般而言將《弄臣》視為威爾第進入中期的首部代表作,不過,若以總結的意義來看,《遊唱詩人》更是一部兼具威爾第早期歌劇多項特點的「新」作,這些特點包括:劇本方面分為四幕,對比強烈、劇情流動快速、含有激動的場景(不將劇情的連貫性與可信性考慮在內),連帶地,音樂方面勢必有猛烈而濃郁的、激動人心的節奏和旋律,並且於每一幕都依劇情安排不同類型的合唱。

《弄臣》劇中首要角色為痀僂弄臣利哥雷托、《茶花女》則是上層社會交際花薇奧麗塔,就如同前兩者主角都是設定為社會中下階層平民一樣,威爾第將同屬「文藝歌劇」的《遊唱詩人》主角設定為吉卜賽女人阿祖切娜;由於劇情講述的是跟吉卜賽人相關的內容,所以從頭到尾縈繞著濃郁的吉卜賽色彩。相較於威爾第的其他歌劇,《遊唱詩人》的劇本最顯著的不同在於,其一、特殊的敘事手法-場景之間毫無連貫、跳接式切換,在舞台上,採用倒敘法交待劇情,由各個角色向另一角色對話,講述從前發生過的、造成今日命運的種種事件;其二、劇中主角阿祖切娜,是威爾第所有歌劇裡很罕見地出現的唯一一個「母親」角色,她和另一主角遊唱詩人曼里科,在造化弄人的情況下形成「母子」關係(而非威爾第經常闡述的「父女情深」主題)。

作曲家並未為《遊唱詩人》特別寫一首完整獨立的序曲,卻非常成功地在整個故事開始之前,藉由樂團特別是定音鼓的使用,將詭異的氛圍及濃厚的悲劇性醞釀出來。劇中的每一幕都帶有副題,依序為「決鬥」、「吉卜賽人」、「吉卜賽之子」、「處刑」。由於多個場景都是在陰暗的夜間展開,更添嚴肅與緊繃的氣氛。在刻意追求聲樂、戲劇與舞台效果三者的保持平衡下,幾乎每個角色,無論主要、次要,都被賦予了充分表現的空間亦即展現歌唱技巧的橋段,呼應了他曾說過的,「我所寫的音符並不是偶然的美麗或醜陋,而我總是仔細考慮賦予他一個性格」註1於是,就連侍衛長(男低音)這樣的小角色,講述往昔宮廷裡發生事件的來龍去脈,威爾第為他安排的唱段仍是生動又活靈活現。而《遊唱詩人》另一個特殊之處則在於,作曲家為音樂性和戲劇性兩方皆達成極大化的目的之下,幾乎每個角色皆有挑戰其演唱技巧極艱難的重要獨唱:阿祖切娜的〈火焰在跳躍〉、曼里科的〈熊熊烈火〉、萊奧諾拉的〈靜夜裡萬籟無聲-難以充分表達這樣的愛情〉、伯爵的〈她微笑的光輝〉。

就聲音的角色分配觀之,處理一部如此沉重又陰暗的題材,依照威爾第的創作習慣,自然不會將重頭戲放在音色高亢的男高音或女高音,另外,從劇情來看,所有複雜、交錯、矛盾的衝突點來源,不在曼里科、也不在萊奧諾拉,而是在吉卜賽女人阿祖切娜以及伯爵身上,也就是說,威爾第因應劇情走向而著重在讓次女高音和男中音獲得充分發揮,像是,他特別為伯爵安排一首情歌〈她微笑的光輝〉,讓他表達對萊奧諾拉愛慕之意,藉此軟化這個角色原本冷血無情的形象。而阿祖切娜對著曼里科回憶自己的母親被燒死的情形時所唱的〈火焰在跳躍〉,以次女高音原本的暗沉音質,加上其旋律帶有極快的速度和強烈的節奏(三拍子卻像火焰般,音符的起伏生動描繪了火的畫面),傳達了恐怖的情景及她痛苦又矛盾的情緒。

在這部歌劇裡,合唱的多樣性亦引人注目。最著名的「鐵砧合唱」(瞧!那無垠的蒼穹)-充滿吉卜賽風格的e小調前奏轉到G大調,並加入男聲齊唱,節奏的運用,乾淨俐落,帶來緊張與戲劇性,每個音符都是精神飽滿、富有生命力、帶著熱火一般的性格;士兵合唱〈現在我們玩骰子〉,風格介於進行曲和舞曲之間,十分動聽,再次證明威爾第擅於寫作群眾性很強的音樂。第二幕,悄然的修女合唱,中間穿插著埋伏在修道院迴廊想要掠奪萊奧諾拉的伯爵與侍衛長一行人的對話。尤有甚者,是在第四幕第一場,萊奧諾拉在曼里科的部下帶領下,來到曼里科身陷的牢獄旁的塔樓,她唱出詠歎調〈飛翔吧,玫瑰色的愛情之翼〉,喪鐘響起,背景後方傳來修士們無伴奏清唱〈求主垂憐〉的祈禱,接著,萊奧諾拉唱出帶著啜泣的旋律,這時候,牢獄裡傳來曼里科的訣別之歌〈啊,最後時刻已來臨〉,此情此際,讓人意會到樂隊、合唱與詠歎調的合併運用所共同營造出的淒美氛圍,體現了音樂與戲劇的完美結合。「從近乎說話到較高的抒情層次,一步步推進,展示出威爾第的多樣才華及戲劇直覺。」註2要在音樂流暢生動的同時,兼顧劇中人物性格的刻劃、尖銳的戲劇衝突及快速流動的劇情發展,威爾第在這部歌劇裡做到了,這也是《遊唱詩人》之所以從首演至今始終歷時不衰的緣由。(文/殷于涵)

 

註1. dTV-Atlas Musik U. Michels, Bd. 2, Musikgeschichte vom Barock bis zur Gegenwart (München: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97), 445.

註2. D. J. Grout & C. V.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NY: W. & W. Norton & Co., 1996), 635.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