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84_cover-bc(圖)
1-84_cover-bc(圖)
No:1-84

第40號交響曲

莫札特 Mozart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00:57’36”

第一樂章   很快的 Molto allegro

 

 

 

Disc 2   01:16’24”

第二樂章   行板 Andante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稍快板 Menuetto。Allegretto

 

第四樂章  很快的快板 Allegro assai

樂曲介紹

最能代表古典樂派精神的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出生於薩爾茲堡,自幼即因天賦異稟的音樂才能,而被稱作「音樂神童」,這也使得從六歲起,莫札特即隨著父親至歐洲各地巡迴演奏,並將所到之處不同的音樂特色以及所見所聞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進而探索出獨有的音樂風格。個性幽默開朗、充滿孩子氣的莫札特,成年後雖然生活不如預期,但在音樂的創作上卻盡是帶給世人無限樂觀、成熟進取的感受,像是背負上天使命的天才,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創作出凡人無可比擬的天籟之音。也難怪他的音樂看似簡單,卻又深深蘊藏一股無形的力量,具有渾然天成的魔力。

1781年莫札特辭去薩爾茲堡宮廷的職務,移居維也納,終於成為不受拘束的音樂家,開始於創作、演奏與教學充實的生涯。剛開始的幾年因為歌劇的成功以及眾多慕名拜師的學生前來,確實過著繁忙而自由的音樂家生活;但因為沒有固定且有保障的工作,使得藝術家性格的莫札特在生活上漸漸陷入困境。儘管如此,跳脫現實世界的桎梏,回到音樂創作上不僅讓莫札特恣意揮灑,這十年間更為莫札特創作的顛峰時期,值得一提的經典名作即是他最後的三首交響曲,包含降E大調的第三十九號交響曲(K.543)、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K.550)以及被稱作《朱彼得交響曲》的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K.551),莫札特以迅雷般奇蹟的速度於1788年六月至八月期間、約六個星期的時間內創作完成。

莫札特的交響曲中只有第二十五號(K.183)與第四十號(K.550)為小調作品,兩首同為g小調,相較於其他首交響曲的樂觀明亮,第四十號交響曲帶著優美、感傷、複雜、憂鬱的特質,像是表達作曲家內心反抗的聲音。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創作之時,莫札特正處於低潮中,但當他進入音樂的世界時,卻如與世隔絕般,留給世人無限的美好。無怪乎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曾表示在這首交響曲中你可以聽見天使歌唱;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亦曾形容這首交響曲顆顆音符都是黃金,每個樂章皆為寶藏,並充滿古希臘式的典雅。這些敘述,足見此首交響曲受後世音樂家所推崇及其在音樂史上之重要地位。

樂曲一開始由中提琴引導出小提琴的第一主題,不安中帶點哀愁之美,其中第一主題開頭由三個音組成的半音嘆息動機為樂曲的核心。擁有大調和緩性格的第二主題亦源自嘆息動機,戲劇化的與第一主題形成對比,而三個音的嘆息動機仍由管樂穿插其中。發展部由第一主題開始在不同的調性上游移,接著以分散和弦的方式與主題形成對位的旋律,顯得緊湊更增添豐富性,再以三音嘆息動機為準,將氣氛持續到再現部,而回到g小調的第二主題更充滿感傷浪漫的情緒,展現主題後在尾奏中結束。第二樂章從低音弦樂同音反覆開始以對位的方式向上堆疊,展現抒情溫馨的第一主題,如歌的旋律不時令人聯想起歌劇中詠歎調的片段,優美的曲風彷彿宮廷中悠然自在的舞蹈,而半音風格與嘆息動機的運用更是融入其中盡情揮灑。由小提琴開始的第二主題源自嘆息動機延續抒情的風格,展現無限深刻的絕美境界。發展部具衝突對比的性質仍由同音反覆的音型開始,嘆息動機如繁星點點伴隨其中。

小步舞曲的第三樂章回到g小調,充滿切分音強烈的節奏性,並運用對位的手法,帶出嚴謹肅穆與堅定的特質。中段(trio)轉而進入大調如牧歌風格的曲調,兼具些微的幽默風格,弱起拍的樂句在各樂器間相互應答,適切展現莫札特精彩的配器手法。甚快板的終樂章為一簡潔有力的樂章,仍可見半音手法與嘆息動機的運用,第一主題以分散和弦的上行音型開始,如狂風暴雨般延續小步舞曲原有的強烈情感。由弦樂開始抒情清新的第二主題以大調呈現,與第一主題形成強烈對比。發展部以不斷地轉調探尋,漸漸疊上對位的方式營造出緊迫感。再現部的第二主題回到g小調,突顯出此交響曲悲劇感傷的特質。從莫札特在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中所顯露出強烈的熱情、戲劇性兼具柔和優美的特質不難預視浪漫樂派的到來。(文/黃馨瑩)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