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62C_cover-0429(圖)
1-63C_cover-0429(圖)
1-62C_cover-0429(圖)
1-63C_cover-0429(圖)
No:1-62、1-63

歌劇《女人皆如此》(上)(下)

莫札特 Mozart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4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莫札特:女人皆如此(上)

 Mozart:Cosi fan tutte

 

Disc 1   1:44’17”

Overture 序曲

No. 1 - La mia Dorabella capace non é  我的多拉貝拉,不要背叛我

No. 3 - Una bella serenata   安排奏一支小夜曲

No. 4 - Ah, guarda, sorella   啊,妹妹,告訴我

No. 5 - Vorrei dir, e cor non ho  我想說,但又不敢

No. 9 - Di scrivermi ogni giorno  每天寫信

No. 10 - Soave sia il vento   微風輕吹

 

Disc 2    1:25’54”

No. 14 - Come scoglio immoto resta  如同礁石屹立不動

No. 15 - Non siate ritrosi,  不要如此頑固

No. 17 - Un'aura amorosa  呼出愛的氣息

No. 18 – Finale Ⅰ  終曲 Ⅰ

– Ah, che tutta in un momento  啊,突然之間

– Dammi un bacio, o mio tesoro 天呀,吻一下,我的寶貝兒

 

莫札特:女人皆如此(下)

Mozart:Cosi fan tutte

 

Disc 1    1:37’03”

No. 19 - Una donna a quindici anni  一個女人長到十五歲

No. 20 - Prenderò quel brunettino,   我挑那位皮膚黑點兒的

No. 21 - Secondate, aurette amiche,  幫幫我,友好的清風

No. 23 - Il core vi dono,  我給您這顆心

No. 25 - Per pietà , ben mio, perdona  我最親愛的,行行好,原諒我

No. 26 - Donne mie, la fate a tanti,  女人是如此殘忍

 

Disc 2   1:15’24”

No. 28 - È amore un ladroncello, 愛情是一個小偷

No. 29 - Fra gli amplessi in pochi istanti 我將被擁在懷裡

No. 30 - Tutti accusan le donne, 世人都罵女人

No. 31 – Finale Ⅱ    終曲 Ⅱ

– Fate presto, o cari amici,  朋友們,要趕快

– E nel tuo, nel mio bicchiero  在你我杯中

– Fortunato l'uom che prende  老是看事情好的一面

樂曲介紹

1785至1791年,莫札特正值青壯之齡,卻也是他正邁向生命終點的晚年。即使在這段經濟生活最困頓、又陸續遭逢父親過世、妻子生病、孩子夭折、個人健康欠佳等人生重大事件之際,他彷彿已然預知來日無多一般,維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以極快的創作速度,陸續為每一種音樂類型留下足以作為完美句點的精湛作品。例如,交響曲方面,1788年夏天,在短短七週之內,他寫出自己最後的三部交響曲;歌劇方面,他在於1789-90年間,以近四個月的時間完成最後一部詼諧歌劇,即《女人皆如此》。(文/殷于涵)

 

註1:P. H. Reill and E. J. Wilson eds., Encyclopedia of the Enlightenment (NY: Facts on File, Inc., 1996), s.v. “Così fan tutte”.

註2:詳見E. W. Said, On Late Style: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 (NY: Vintage Books, 2006), 48- 72.

註3:A. Einstein, Mozart: His Character, His Work trans. N. Broder & A. Mendel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420.

1790年1月在維也納宮廷的城堡劇院(Burgtheater)首演的《女人皆如此》,是莫札特與劇作家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 1749-1838)所合作的三部歌劇的最後一部,據說是莫札特於前一年奉皇帝約瑟夫二世(Kaiser Joseph II)之命所寫,劇本由達.彭特自行創作,劇名來源取自《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 1786)第一幕的三重唱(No. 7)結尾,巴西里奧唱出語帶嘲諷的一句“Così fan tutte le belle”。《女人皆如此》的兩幕結構、僅六位主角人物的配置,完全符合當時詼諧歌劇的標準編制,劇情的開展「…借助深受十八世紀觀眾喜愛的喬裝和複雜的喜劇衝突手法,…涉及啟蒙運動晚期(十八世紀最後三十年)所鍾愛的主題:女性忠實、愛情以及兩性本質」註1。然而,儘管台詞當中某些違反道德的論調,屢屢造就全劇趣味橫生所在,卻也引發後世、特別是自貝多芬以降、浪漫時期(甚至迄今為止)的作曲家或音樂學者幾乎一面倒地給予此劇負面評價,直到晚近,才逐漸有較多評論者正視這部「出奇輕鬆快活」的歌劇,例如薩依德(E. W. Said, 1935-2003)就以「晚期作品」和「成熟之作」之別,將《女人皆如此》與早它之前的兩部-《費加洛婚禮》和《唐.喬望尼》(Don Giovanni, 1787)之間,畫出一條界線而加以「細究其底蘊」註2。

和莫札特的其他歌劇相比,《女人皆如此》因為內容踩在道德界線引起爭議,於歌劇歷史上的定位及接受度,長達兩個世紀以上一直處於貶多於褒的情形,然而它的音樂之美,卻是始終獲得不同世代音樂家的一致公認。可以發現,劇中重唱(Ensemblesatz)的比例遠多於詠歎調;每個角色的首度現身,都是先在重唱的模式之內,然後才隨著劇情開展適時唱出他們各別的詠歎調,如此一來,一方面使得劇情流動快速,另一方面透過重唱裡不同人聲組合的靈活變化,生動描繪人物之間的互動與關係的進展,顯示出這部歌劇重視人物關係的鋪陳遠甚於對個別角色的刻劃。此外,不同聲部經常採取三度或六度的間隔平行移動,讓不同人聲的旋律線條產生格外和諧、融為一體的效果,在全劇的重唱中,比比皆是。

可以發現,作曲家對於《費加洛婚禮》或《唐.喬望尼》某些橋段的音樂設計,樂此不疲地又再運用於《女人皆如此》。例如,古列莫與多拉貝拉的二重唱〈這顆心送給妳〉,一如唐.喬望尼和采琳娜的〈把手交給我〉,樂曲設計隱含有對兩人關係進展的暗示,且對照兩方的篇幅長短顯示,多拉貝拉「變心的速度」比采琳娜來得快;莫札特於〈這〉一曲中所安排代表心跳的拍打節奏,在采琳娜〈親愛的,我有一帖良藥為你準備著〉裡也有同樣表現。《費加洛婚禮》裡費加洛揶揄凱魯比諾時所唱〈你這多情的花蝴蝶,別再到處飛了〉,用弦樂群下行音階當作背景的那種莫札特式「招牌笑聲」,在《女人皆如此》第一幕終場,佯裝服毒的兩位男主角對兩位女主角的慌張反應暗中竊笑之際也可聽到;另一則是古列莫埋怨〈女士們手法多端〉,唱至「拔劍而起」一句時伴隨著的定音鼓加上號角聲,和前述費加洛的詠歎調裡暗示費加洛幸災樂禍時的樂團表現同出一轍。

相當有趣的是,第二幕終場,費奧迪麗姬指著德絲碧娜和阿逢索,要他們代為說出事情原委時所唱的樂句,其實就是《唐.喬望尼》裡艾薇拉的詠歎調〈啊,誰能告訴我那負心漢在何處〉的旋律。費奧迪麗姬表達堅定意志的〈如磐石般屹立在暴風雨中〉,旋律裡突兀的大跳音程,往復於音域的兩極,配合重音運用和戲劇性的休止,展現一種既熱情又高貴的情操;多拉貝拉的〈消除不了的痛苦攪亂我心〉,藉由弦樂動盪的音型,表現其動搖不安的情緒。此兩曲皆具有嚴肅歌劇的花腔女高音詠歎調特質,然而,兩姐妹雖如此信誓旦旦,卻一日之間琵琶別抱,和她們其後各自唱出芳心動搖之際的詠歎調〈原諒我,親愛的〉(慢板旋律裡也有大跳,但此時心境已然不同)和〈愛情是個小偷〉(歌頌新戀情的愉悅),還有她們與「錯愛對象」愛的二重唱〈這顆心送給妳〉、〈我將被擁入懷裡〉,形成強烈的諷剌。五重唱〈你每天要寫信給我〉戀人們感人肺腑的告別聲中挾帶著阿逢索自顧自的偷笑;婚禮場景的四重唱卡農〈在你我杯中〉由費奧迪麗姬帶領唱起「讓塵世的憂患沉沒在杯中」,只有古列莫不屑加入,在心裡責罵著姐妹兩人。前述幾首樂曲本身或彼此之間所形成的一種內外或前後不一的衝突,皆是莫札特為這齣詼諧中帶有諷刺的純喜劇,刻意精心埋設而營造出的諧擬(parody)效果。於是如同音樂學者A.愛因斯坦(A. Einstein, 1880-1952)所言,《女人皆如此》「這部歌劇就像一個五彩繽紛的肥皂泡泡,呈現出詼諧與風趣,真實與虛偽的感情。當然也不乏美的色彩。」註3

然而,像是莫札特寫給阿逢索那首明著是傷心哽咽、其實是笑到叉氣的〈我想說但又不敢說〉,還有第一幕終場,費蘭多和古列莫假裝中毒、兩姐妹慌張照料的段落,以及費蘭多得知多拉貝拉變心時所唱〈她不守信的心,背叛戲弄了我〉一開始弦樂群奏出的怪異音程,這三首皆以小調寫成,帶著與整部歌劇不相稱的、極不尋常的悲傷情緒,在精彩得讓人拍案叫絕的諧擬之外,卻又令人不禁有一種「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感慨,油然而生。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