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57(圖)
1-58(圖)
1-57(圖)
1-58(圖)
No:1-57、1-58

歌劇《茶花女》(上)(下)

威爾第Verdi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4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上)

Giuseppe Verdi:La TraviataDisc 1   1:34’59”

1 片頭 

2 前言 

3 Preludio  序曲

4 Libiamo ne'lieti calici 舉起令人暢快的酒杯

5 Un dì, felice, eterea, 那天您在我面前走過

6 È strano! 多麼奇怪!

Disc 2    1:19’33”

1 O mio rimorso! 喔,我滿心內疚!

2 Pura siccome un angelo上帝賜給我女兒

3 Di Provenza il mar, il suol 家鄉的土地和大海

4 Nè rispondi d’un padre all’affetto? 你不回報你父親的愛嗎?

5 片尾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下)

Giuseppe Verdi:La Traviata

 

Disc 1    1:32’28”

1 片頭 

2 Avrem lieta di maschere la notte  一會兒我們都戴上面具

3 Alfredo! Voi             阿爾弗雷多!是您!

4 Ogni suo aver tal femmina          這個女人為了愛我

5 Alfredo, Alfredo, di questo core  阿爾弗雷多,阿爾弗雷多,你不大清楚

6 Preludio  第三幕前奏曲

Disc 2   1:34’32”

1 Teneste la promessa… 你信守了諾言….( Violetta讀著Germont的信)

2 Addio del passato        過去的美夢再會了

3 Parigi, o cara, noi lasceremo,  親愛的,我們要離開巴黎,

4 Ah, Violetta.- Voi, Signor! & Prendi, quest’è l’immagine

啊,薇奧萊塔。是您,先生!& 拿著它,這是幾年前

5 片尾  

樂曲介紹

威爾第在五十多年創作生涯所寫的廿七部歌劇(不包含經過修訂者)當中,顯示出他在劇本選擇方面的偏好,是將有關人性、處境、命運的錯綜糾結,置於歷史或政治的時空背景來表現,這樣的傾向,到了創作中期,一度有所轉變,儘管仍維持一貫尋求精緻的文學或戲劇作為劇本來源,不過著重的不再是愛國主義熱忱在大時代的展現,而是回歸到相對單純的個人事件為背景,「在歌劇中提出了一種對生活的看法,在舞台藝術的虛構中保留了人性的、理智的、真實的東西」註1 ,1850年代前半的《弄臣》、《遊唱詩人》和《茶花女》最具代表性。

以上層社會交際花為女主角的《茶花女》,義大利語劇名”La Traviata”,意為「誤入歧途的女人」,是威爾第繼《弄臣》大膽起用劇中地位最低微的小人物-利哥雷托這一介任職宮廷的痀僂平民為男主角之後的又一次突破。劇本由皮亞維(F. M. Piave, 1810-76, 義大利詩人兼劇作家)改編自小仲馬(A. Dumas, fils, 1824-95)1848年出版的小說(原法語書名為”La Dame aux camélias”),小仲馬本人後來又再改寫成舞台劇,於1852年上演,至於威爾第的歌劇版本,則是1853年於威尼斯鳳凰歌劇院舉行首演。

即使整體重量不若威爾第的其他歌劇那樣地力透紙背,《茶花女》仍占據了相當特殊的地位。除了劇情多多少少是他投射此時自身情感生活的私人因素之外,選擇了這樣一部由當代作家所寫、場景設定於當代(19世紀)的文學作品作為題材,在他的歌劇創作裡幾乎是屈指可數(另一部則是《史第費里歐》〔Stiffelio, 1850〕)。或許仍保留著一絲原著小說在愛情悲劇背後所隱含對於當時社會現狀的「溫和」批判、對弱者的同情,《茶花女》仍是威爾第極少數的一齣在當中未有任何闡述民族意識、沒有激烈戰鬥場面、沒有罪積惡盈的反派角色,全然是圍繞著純愛主題的典型文藝歌劇。

由於《茶花女》的女主角在戲劇分量上很明顯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因而在性別角色平衡方面,作曲家一反向來較偏重男性的取向,讓女高音一人與男高音和男中音二人相互抗衡,男高音飾演的阿爾弗雷多所唱第一幕向薇奧萊塔表白〈某一個幸福的日子〉、第二幕兩人共同生活的甜蜜〈我的熱情和青春烈焰〉及得知茶花女為維持生活暗自變賣貴重財產時所唱〈我自責,我太慚愧〉,開闊的旋律線條、單純的和聲變化和規律的樂隊伴奏音型,渾然是威爾第式直率甚至有時天真過頭的男高音。相形之下,分配給男中音扮演的父親角色,由於在劇中屬於反面人物,音樂的變化理所當然豐富許多,從軟性訴求出發欲說服茶花女的〈上天送給我一個純潔的天使〉、希望阿爾弗雷多因為〈普羅旺斯可愛的海洋與陸地〉跟他回家,甚至責斥兒子對薇奧萊塔的無禮行為時而唱出「阿爾弗雷多,你不再是你」,形式整齊、調性明確(且多用大調)、節奏規律、旋律多半分布於男中音的較高音域,讓人感覺到這是外在中規中矩、內在卻是對子女相當溫柔的父親形象,作曲家並且賦與他比起愛情二重唱更具戲劇性轉折、詠敘調與詠歎調交雜、更高難度的「說服」二重唱。

一直以來,威爾第在創作歷程中展現作曲技巧與日精進,他的每部歌劇皆是帶著來自前作經驗的累積加上某些試驗性的創新,在《茶花女》亦然。如同《弄臣》的「詛咒」動機形成統一全劇的核心,《茶花女》裡亦有象徵「命運(死亡)」與「愛情」的「關鍵主題」(tema-cardine, 反複再現的音樂主題,整部歌劇圍繞著它來展開),但運用得更加細膩:命運主題繼一開始〈前奏曲〉作為全劇的揭幕之後,再度現身則是最後一幕前端(包括第三幕〈前奏曲〉)提示性和暗示性的密集浮現;薇奧萊塔的愛情主題,在劇中的首次出現是在她與男主角阿爾弗雷多的父親妥協後唱出的悲歎「一個失足的女人」(愛情主題前半部的小調化),第二次出現,卻是與男主角告別之際痛切卻又熾烈的呼喊「愛我,阿爾弗雷多」(此刻樂隊全體奏,打擊樂與弦樂群以顫音為茶花女所唱節奏增值的、完整的愛情主題,增添激動且寫實的表達),第三次則是在茶花女與男主角誤會冰釋後的重逢,器樂截取愛情主題後半部材料的附點音型加以開展,一語雙關鋪陳兩人情感依舊及迫切希望再度相會的緊張心情。至於阿爾弗雷多的愛情主題,旋律造型與薇奧萊塔的愛情主題相似(不過前者為三拍子、後者為四拍子),在劇中或唱或奏出現四次、更顯目也更完整,除了置於第三幕茶花女讀著阿爾弗雷多的父親的來信時以及在她去世前一刻以外,威爾第在薇奧萊塔的詠歎調〈啊!夢中的人兒〉,藉由這段男主角首度告白的深情旋律,作為B段的突然進入,讓A段後半隨著音域逐漸攀升而升高的情緒,由女主角唱出阿爾弗雷多的愛情主題作為解決,其次就是在跑馬歌(cabaletta)〈永遠自由行樂〉中間,男主角所唱的愛情主題的穿插,暗示著愛情已揮之不去縈繞在茶花女的腦海。從〈啊!夢中的人兒〉到〈永遠自由行樂〉,「是威爾第對『跑馬歌』這一套成規最富於想像的一次轉化…女主角先是想到,有可能得到『愛情』,之後念頭一轉,縱情『歡樂』。她的心情感受變化著,她不顧一切轉向選擇另一種生活,『跑馬歌』固有的熱烈和活力在此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註2就這一點而言,音樂在表達言外之意的力量上,已超越文字的描寫。(文/殷于涵)

 

 

註1:詳見Mioli, Piero. Storia dell’ opera lirica. Rome: Newton & Compton, 1994.

註2:詳見J. Kerman, Opera as Drama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217.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