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43cover-out-OK(圖)
1-44cover-out-OK(圖)
1-43cover-out-OK(圖)
1-44cover-out-OK(圖)
No:1-43、1-44

歌劇《弄臣》(上)(下)

威爾第Verdi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4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威爾第:弄臣(上)

Disc 1   1: 40’55”

01. 前奏曲1/                   1  Preludio                         

02. 我看待周圍的美貌女郎   Questa o quella per me pari sono      

03. 特大新聞!特大新聞!   Gran nuova! Gran nuova!            

04. 讓我和他說話    Ch’io gli parli                   

05. 那老頭詛咒我!Quel vecchio maledivami!          

06. 我們都一樣!   Pari siamo!                         

 

 

Disc 2   1: 28’37”

01.  女兒!我的父親!  Figlia! Mio padre!                   

02.  女人,我託付給你  Ah! veglia, o donna                  

03.  高蒂耶˙馬爾代!...可愛的名字  Gualtier Maldè...Caro nome         

04.  我竟折踅了回來!為什麼 ?    Riedo! Perchè?                   

05.  輕聲,輕聲    Zitti,ziti               

        

威爾第:弄臣(下)

Disc 1   1: 42’10”

01.  公爵!公爵!           duca! duca!                       

02.  強烈的愛情召喚我    Possente amor mi chiama            

03.  可憐的里戈萊托       Povero Rigoletto                   

04.  你們這些卑鄙該死的廷臣          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          

05.  她從未愛過我 (唐卡洛斯)       “Ella giammai m'amó” from “Don Carlos”   

06.  我的父親!每個星期日在教堂   Mio padre!...Tutte le feste al tempio    

 

Disc 2   1: 20’32”

01.  善變的女人                    La donna è mobile                  

02.  自從遇見你的那天起      Un dì, se ben rammentomi           

03.  愛神的美麗女兒             Bella figlia dell’amore               

04.  我騙了你…全是我的錯…  V’ho ingannato...colpevole fui...       

樂曲介紹

1850年代,進入創作中期的威爾第,走出以往選擇表現愛國主義題材的偏好,轉而從知名文學家的劇作當中尋找劇本來源,《弄臣》即是他邁入這段成熟期的首部代表作品,與之後的《遊唱詩人》(Il Trovatore, 1853)和《茶花女》(La Traviata, 1853)皆屬於此一時期。

 

《弄臣》劇本來自雨果(Victor Hugo, 1802-85)的戲劇《快樂的國王》(Le roi s’amuse, 1832),是威爾第與皮亞維(F. M. Piave, 1810-76, 義大利詩人兼劇作家)繼早年的《艾爾納尼》(Ernani, 1844)之後,再度將這位法國大文豪的戲劇作品般上歌劇院舞台。《快樂的國王》原著由於涉及諷刺波旁王朝的國王法蘭西一世(François I, 1515-47年在位),1832年在巴黎上演後隨即遭到查禁。作曲家選擇了此一頗具爭議性的劇本,在創作過程中,自是受到當時仍統治著義大利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官方諸多刁難,後來劇作家將故事發生地點從巴黎改成曼都瓦(Mantua)、把人物由國王改為公爵,方才通過審查,於1851年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Teatro La Fenice)舉行首演。

 

威爾第創作《弄臣》之初,將它命名為「詛咒」」(”La Maledizione”)。劇中在第一幕結束與最後一幕落幕之際,里戈萊托皆仰天大叫「啊,這是詛咒啊!」(”Ah, la maledizione!”),對照威爾第在其他部歌劇裡第一、二幕終場的重要場合當中必定安排壯大的「競唱終場」(concertato finale),《弄臣》這裡卻分別代之以里戈萊托的仰天吶喊還有他和愛女吉爾達(Gilda)激烈的二重唱作結,由此可知作曲家如何地在突顯著「詛咒」的意義。短短的〈序曲〉一開始,同音反複的沉重動機,其實也是「詛咒」的象徵,加上弦樂一聲聲尖銳的嘆息,定下這部歌劇嚴肅悲愴的基調,然而就在幕啟之際,音樂瞬間變成輕快的舞曲,讓人眼前一亮,原來是曼都瓦公爵宮廷裡飲酒作樂的場景。這裡的效果和莫札特《唐.喬望尼》(Don Giovanni, 1787)從〈序曲〉進入快板之處理非常相近,且兩部歌劇當中所描寫貴族如何風流成性的橋段也很類似。

 

歷來的歌劇裡所講述者,不外乎以神話英雄、歷史人物或王公貴族為題材所展開的故事,然而威爾第在《弄臣》這裡卻選擇以一介任職於宮廷的痀僂平民作為第一男主角,在歌劇歷史上實屬相當大膽的嘗試。《弄臣》劇名原文「里戈萊托」”Rigoletto”,為法語”rigoler”(「嘲笑」之意)的義大利語化,劇中男主角的姓氏其實點出了他所擔負的任務及所背負的外在眼光。如同在他的許多部歌劇裡所安排的一般,音色的對比,在先天上區隔出人物性格的不同,對於里戈萊托這麼一位「外表醜陋乖張,內心卻充滿熱情和愛」的人物,作曲家交由男中音加以詮釋,至於頭腦簡單不知矛盾痛苦(卻每每造成他人矛盾痛苦)的公爵角色,則交給了男高音來表現。此外,威爾第寫給里戈萊托的音樂,多半並非動聽的旋律,而是一種段落較難清楚劃分的、表現內心戲的詠敘調(arioso)風格,例如里戈萊托在殺手斯帕拉夫契萊(Sparafucile)離開後有感而發的獨白〈我跟他是同路人〉,以及他尋找女兒時所唱〈你們這些該下地獄的朝臣〉,從焦急、咬牙切齒、氣急敗壞、憤怒到極點、最後無計可施只好跪求朝廷眾人的畫面,刻劃情緒轉折最是動人,充分展現男中音不尋常的聲腔及細膩音色變化的特殊美感。相較於里戈萊托音樂的深刻,公爵的詠歎調皆是旋律簡單、節奏規律的節段歌曲(strophic song),如最具代表性的〈在佳麗群中〉及〈女人是善變的〉,音樂十分悅耳卻帶著一絲輕浮意味。威爾第賦予不同性格的人不同面貌的音樂,在角色性格塑造方面拿捏得宜。

 

在《弄臣》這裡,可以聽到威爾第截然不同卻同樣精彩的合唱運用:其一,第二幕第二場,朝臣們為了爭功討賞向公爵報告「我們為您擄來了一名漂亮的女孩子」,是典型的威爾第式的熱烈合唱;其二,在結束第一幕前,朝臣們在暗處逐漸靠近渾然不知的吉爾達,準備將她綁架,眾人輕輕唱著歌詞「不要出聲,不要出聲」,但此時音樂卻是無比緊張;其三,全劇結束前的謀殺場景,藉由一段無歌詞的合唱,製造出一種驚心動魄的戲劇效果。一如劇中的大多數詠歎調,合唱同樣是隨著劇情發展在對話之間湧現出來,這也是《弄臣》與以往的歌劇相比顯得很不一樣的地方。

 

除了利用音色對比,區分人物性格的不同,《弄臣》的另一項特色是強烈的明暗對比,亦即,場景的變換隨著劇情從華麗的宮廷、黑暗的夜路到破爛的小酒館,每一幕的細部也有著明暗交替的場面,依劇情脈絡,不僅透過視覺,也透過音樂表現出來。著名的四重唱更是在小酒館內外一牆之隔形成「切割畫面」來展開,弄臣、吉爾達、殺手的妹妹和公爵各懷著截然不同的心情卻同時演唱,即使箇中對位手法錯綜複雜卻很悅耳,在這方面威爾第是歌劇作曲家裡唯一能與莫札特媲美者。劇本原作者雨果對這段音樂特別激賞,認為「在戲劇中無法表達的,在音樂中全都表現出來了」,反映出歌劇中多人重唱(Ensemblesatz)所凝聚的強烈表現力,是戲劇所不能及者。(文/殷于涵)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