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2-5(圖)
2-5(圖)
No:2-05

經典選粹(一)

名作曲家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01:19’53"

韓德爾:歡喜,選自《皇家煙火》組曲 Handel:La Réjouissance, from ”The Royal Fireworks”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第三樂章 Lalo:Symphonie Espagnole 3rd Mov.

普契尼:光榮的死去,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Puccini:Con onor muore,from ”Madama Butterfly”

 

Disc 2   01:36’48''

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Brahms:Ungarische Tänze No.5

莫札特:中、小提琴交響協奏曲,作品364,第二樂章 Mozart:Sinfonia concertante für Violin and Viola und orchestra,K.364,2nd mov.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Tchaikovsky:Overture 1812

樂曲介紹

韓德爾:歡喜,選自《皇家煙火》組曲

G. F. Handel: ’ La Réjouissance, from “The Royal Fireworks”

《皇家煙火》組曲是韓德爾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的管弦樂作品中,編制最為龐大的一首。1749年,喬治二世為了慶祝英國在奧地利王位爭奪戰中獲得勝利,在倫敦綠園舉辦一場盛大的煙火晚會,該曲於4月27日的煙火晚會上首演。據說,在煙火大會前一週公開彩排時,吸引了約一萬兩千名民眾到場欣賞,還因此造成倫敦大橋交通阻塞。

《皇家煙火》組曲包含五首曲子:序曲、布雷舞曲、和平、歡喜、小步舞曲I與II。樂曲中運用三部雙簧管、兩部低音管、三部小號、三部法國號,以及弦樂團,所有聲部都安排至少三把樂器演奏,甚至還使用到三組定音鼓,首演時共由一百把樂器齊鳴,產生雄偉富麗的音響效果。〈歡喜〉為其中的第四曲,包含兩個主題,全曲活潑明亮、光芒萬丈的慶典氛圍,與前一段西西里舞曲風格的〈和平〉形成對比。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第三樂章

E. Lalo: Symphonie Espagnole, 3rd Mov.

1870年左右,拉羅受到小提琴家薩拉沙泰(P. Sarasate)等人的影響,創作一系列的器樂作品。1874年,薩拉沙泰為拉羅首演F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隔年,拉羅再度將《西班牙交響曲》題獻給薩拉沙泰。名為交響曲的《西班牙交響曲》,實則為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可看出拉羅在創作時,避免採用傳統的以小提琴獨奏聲部完全主導的手法,取而代之以創新的、交響樂的思維來進行寫作。有趣的是,或許是因為拉羅將西班牙音樂的特色在本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得拉羅經常被誤以為是西班牙作曲家。

本曲共有五個樂章,第三樂章為三段體(導奏-A-B-A’),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導奏與A段以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節奏表現由陰暗到開朗的西班牙風味,B段仍舊保有熱情奔放的舞曲風格,但已經不是哈巴奈拉舞曲的節奏風味,樂曲經發展而達到狂野的高潮,才再轉回原主題再現,樂曲尾聲以小提琴演奏主題,如同嘆息一般,如幻似真。首演時,薩拉沙泰曾認為原曲太長,因此省略了第三樂章,並刪減了一些樂段,但是現今小提琴家在演出時,仍是忠於原譜的五個樂章。

普契尼:光榮的死去,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Puccini: Con onor muore, from ”Madama Butterfly”

1900年夏天,普契尼在倫敦欣賞到貝拉斯可《蝴蝶夫人》的戲劇演出,立刻興起為《蝴蝶夫人》創作歌劇的想法。但普契尼譜寫《蝴蝶夫人》的過程並不順利,前後總共花費了三年的時間,除了遲遲未能取得原作家貝拉斯可的同意,劇本的編寫也相當耗時。此外,在創作《蝴蝶夫人》的期間,普契尼駕車不慎,摔落山谷受傷,也因而延宕了《蝴蝶夫人》的創作。幾經波折,1904年,《蝴蝶夫人》終於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上演。然而,歌劇《蝴蝶夫人》的首演,並未如普契尼預期的大獲成功,奇特的舞台設計、過於冗長的第二幕、尚未被觀眾接納的東方元素等原因,使《蝴蝶夫人》首演失利。歷經多次修改,如今,《蝴蝶夫人》已經成為普契尼最受歡迎的歌劇作品。

《蝴蝶夫人》以美國海軍軍官-平克頓與日本藝妓-蝴蝶之間的異國戀情為題材,兩人在五郎的介紹之下相識,進而相愛、結婚,當平克頓奉令返回美國時,堅信平克頓終將回到身邊的蝴蝶,為他生下一子。隨著時間流逝,蝴蝶終於盼回平克頓,但卻得知自己遭到遺棄的惡耗,最後,蝴蝶決定以自刎結束生命,成全孩子與平克頓的幸福。詠嘆調〈寧願光榮的死去,也不願忍辱偷生〉即是蝴蝶自刎前唱出的最後一首詠嘆調。本曲的前半段如同宣敘調一般,娓娓道出蝴蝶內心的掙扎,在「你的母親曾經被遺棄...」之後,音樂旋即進入詠嘆調的段落,唱出一位母親對孩子的不捨。在全曲的最後一句「仔細看,我親愛的,我們永別了!」普契尼運用樂團張力將全劇推入結束前的高潮。

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J.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5

布拉姆斯從年輕的時候,就對民謠非常有興趣,在他與雷梅尼合作期間,他們曾經造訪雷梅尼的故鄉匈牙利,布拉姆斯因此接觸到匈牙利的傳統音樂。此外,他也從雷梅尼的演奏與音樂中對匈牙利傳統音樂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展開匈牙利舞曲的蒐集與編曲。1880年,由布拉姆斯編曲的匈牙利舞曲首次出版,立刻大受歡迎,但雷梅尼認為布拉姆斯剽竊,深表不滿,兩人甚至對簿公堂,最後由布拉姆斯贏得這場訴訟。

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共有二十一首,原作為鋼琴四手聯彈曲集,之後陸續改編成鋼琴獨奏曲或是管弦樂曲,這些舞曲是音樂會上的舞曲,保有匈牙利的民俗風情、民族舞蹈的律動感,但不是實際用來跳舞的舞曲。每一首舞曲在旋律和風格上雖有不同,但其共同特色為節奏自由、速度變化大、有即興味道且多以三段體創作。其中,第五號匈牙利舞曲經常以管絃樂曲的方式呈現,成為管絃樂團音樂會安可曲的常客。本曲的共有三個主題,第一主題是熱情且具歌唱性的附點節奏旋律,第二主題以下行模進手法串成,樂句最後漸慢,隨即一個八度大跳躍,恢復原速。第三主題活潑的節奏為典型匈牙利柴爾達斯舞曲中快速段落的風格。本曲低音域持續音與高音域的斷奏音型形成對比,以此對比製造樂曲忽快忽慢的風格,表現了匈牙利音樂中即興帶有詼諧的味道。

莫札特:降E大調小提琴中提琴交響協奏曲,作品364,第二樂章

W. A.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für Violin, Viola und Orchestra, K.364, 2nd Mov.

莫札特的音樂經常被認為是光明、亮麗的,但在1779年之後,他的音樂開始表現出人生中較為深刻的一面。1777年至1778年,莫札特前往巴黎巡迴演出,這趟旅行在他的生命中相當具關鍵性,但這兩年,莫札特並不好過。先是求職不順,接著又在巴黎遭逢喪母之痛,加上初戀情人艾羅西亞的冷淡以對,一重又一重的打擊,使他從天真無邪的青少年轉變為成熟的大人。工作、家庭、愛情三者均未能如意,1779年1月,莫札特不得不帶著悲傷、難過的心情回到薩爾茲堡,同年夏天譜寫下《給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在這首作品中,可以發現這次旅程對他的影響,本曲直接地將莫札特的情感表達出來,令聽者更為動容。

一般協奏曲只有一種獨奏樂器,而從義大利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演變而來的交響協奏曲(sinfonia concertante),則保留了大協奏曲的傳統,獨奏樂器數量不等,並自成一組室內樂與管弦樂團抗衡。莫札特在此選擇小提琴和中提琴同時做為獨奏樂器,樂曲中,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互動就像是莫札特和父親的對話。第二樂章包含兩個主題,第一主題運用逐漸開展的音程,推著音樂前進,加深哀悽、絕望的情緒;第二主題採取卡農手法,由小提琴先帶出旋律主題,中提琴隨即重現,層層交疊,緊密相扣。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Tchaikovsky:Overture 1812

1880年,柴可夫斯基應莫斯科音樂院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Nikolai Grigorievich Rubinstein)之邀,為莫斯科藝術暨工業博覽會寫下《1812》序曲,並在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上首演。柴可夫斯基在曲中運用法國馬賽曲和大量的俄羅斯音樂素材,描寫1812年拿破崙的法國軍隊攻打俄羅斯的戰役。

《1812》序曲為音樂會序曲,其結構類似交響詩,奏鳴曲式。樂曲開頭由弦樂演奏俄羅斯古老的讚美詩「神佑吾民」做為導奏,描寫俄羅斯百姓面對法國大軍入侵的心情,逐漸疊入管樂聲響。呈示部包含三個主題,第一主題描寫俄法兩軍交戰,運用法國國歌馬賽曲暗示法國軍隊入侵,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則表現出俄國軍隊一波一波反擊。第二主題是柴可夫斯基擅長的俄羅斯風格,遼闊寬廣的曲調宛如俄羅斯壯麗的山河景致。第三主題由木管演奏俄羅斯民族舞曲。經過短暫的發展,音樂進入再現部,發展至尾奏時,柴可夫斯基拉長馬賽曲的音值,加上弦樂的快速音型象徵法軍逃竄、潰不成軍,緊接著銅管再度演奏讚美詩「神佑吾民」取代法軍逃竄的音樂,在響亮的鐘聲中宣示勝利即將到來。全曲結束前再度出現導奏尾段的動機,搭配加農砲聲慶祝戰爭勝利。(文/林琇瑛)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