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01-10貝多芬 小提琴協奏曲(圖)
01-10貝多芬 小提琴協奏曲(圖)
No:1-10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Beethoven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1:17’18”

Ⅰ. Allegro ma non troppo / 不太快的快版

                      

Disc 2   1:15’01”

Ⅱ. Larghetto / 小緩板

Ⅲ. Rondo, Allegro / 迴旋曲,快板

樂曲介紹

這部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發表於一八○六年。作曲家譜寫此曲時,心目中的理想演奏者是知名小提琴家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克萊門特是當時的提琴巨匠,時任維也納劇院第一小提琴手和指揮。據說此君具有像帕格尼尼一樣駭人的演奏技巧,也許是這股挑戰與嚐試之心,促使不長於小提琴的貝多芬動手寫作這部作品。

 

如是,應該寫作一部自己風格的作品呢?還是一部傑出小提琴音樂?想必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面臨這樣兩難的局面。所以貝多芬寫作了兩種版本,一種嘗試較接近小提琴的語法,一種則接近個人的管弦作品風格。也許這種內在掙扎太劇烈,影響寫作進度,所以貝多芬一直到首演前夕才匆匆完成,甚至傳聞克萊門特只好當場識譜演奏。

 

克萊門特的演奏一如平常受到喝采,但貝多芬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好評。首演後的演出紀錄也是零零星星,直到近四十年後,新生代小提琴盟主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才在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指揮下平反了本曲價值。

 

據信首演兩年後出版的樂曲譜本,便是貝多芬在前述兩種版本之中,修改出來的折衷版本。一向喜歡細活琢磨的貝多芬,果然在小提琴與管弦樂美學之間,取得奧妙的平衡。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是一個規模龐大而結構工整的奏鳴曲式。在定音鼓四聲連敲之後,管弦樂團從容奏出雍容的第一主題。樂隊的呈示部之後,小提琴獨奏以八度裝飾音上行,大方登場,接著的鋪陳卻宛如工筆刺繡,在各種和弦音程進行組合當中,把第一主題和優美的第二主題,以點描手法間接烘托出來。樂曲依奏鳴曲式邏輯進行,管弦樂與獨奏緊密搭配,不是互相對立,而更接近光與影的呼應。發展部並沒有脫離框架的自由發揮,而像是呈示部與再現部之間,氣氛與色彩的調節變化。嗜好重口味的協奏曲迷可能會覺得變化不大,但宏觀整體結構,卻如同宮殿般緊密,難動一磚一瓦。貝多芬並沒有留下親筆的裝飾奏,但一般演奏者不敢造次演奏太花巧、脫離本曲中心意旨的版本。

 

優美的第二樂章無論從技巧、旋律特質,乃至弱起的樂句處理,在在讓人聯想到他的小提琴浪漫曲。第三樂章是快板迴旋曲,雖然活潑跳躍的情調與第一樂章大不相同,但鋪陳方式則同出一轍。貝多芬同樣以考量和聲效果的工整樂句,把主題的發展動線,由靜而動、由底層而上層擴大烘托。值得注意的是,在跳躍的迴旋主題間,貝多芬植入略帶憂鬱氣質的中段,並牽引出一段向上飛揚、如詠嘆調般的優美旋律,陽剛中帶陰柔,令人難忘。最後樂團高奏迴旋主題,在小提琴獨奏的上行音階後,勝利般壯麗的結束全曲。(文/陳效真)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