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 1 1:14:46
Ⅰ. Un poco sostenuto…Allegro / 稍微綿延地….快板
Ⅱ. Andante sostenuto / 綿延的行板
Disc 2 1:28:30
Ⅲ. 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 有一點稍快板與優美的
Ⅳ. Finale, Piu Andante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終曲,比行板更慢…..不太快的快板,但充滿活力
布拉姆斯不隱瞞貝多芬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造成的心理壓力,「當你無時不刻聽到『那位巨人沉重的腳步聲時』,心中會做何感想?」。他一直到四十三歲才慎重其事的發表第一號交響曲,之後三首交響曲也都沒有標題。遵循嚴謹的古典主義一以貫之,後人因此慣稱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為「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的作品,在古典的秩序與均衡中,卻也不失浪漫親切的特質,所以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同時由於他的姓氏第一個字母也是以B開頭 (Brahms),所以在德國音樂史上,與巴赫 (Bach)、貝多芬 (Beethoven) 並稱三B。三B中的巴赫建立了近代音樂的基礎,貝多芬把古典樂派發展到了最高峰,並開創了浪漫派的先河,布拉姆斯秉承古典樂派的精神,兼收浪漫主義的方法,創造了他自己的音樂風格,確立了新古典樂派。布拉姆斯的年代,正值歐洲各大歌劇院被華格納聲勢浩大的歌劇所主宰的時代,也是理查‧史特勞斯驚人的交響詩成為歐洲人大街小巷共同話題的時代,布拉姆斯的音樂仍然能不為局勢所動搖,代表看它向來被人所認定的一切價值──明淨純粹,貝多芬與舒曼一脈相承的古典精神。
許多作曲家在他們年輕時代便開始從事交響曲的創作,如海頓、莫札特、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即使較晚如貝多芬也在三十歲前完成生平的第一闕交響曲,可是布拉姆斯卻遲至西元一八七六年才完成第一號交響曲,當時他已四十三歲了:而這其中的因素莫若是布拉姆斯那嚴謹的性格使然,如果自己沒有萬全的把握、充足的信心,他是不會輕易地動手創製如交響樂這樣大的工程。
從恩師馬克森那兒,布拉姆斯學到了古典學派音樂巨人貝多芬的偉大性,再加上《德意志安魂曲》的成功,帶給他信心,自詡要承續貝多芬的精神,於是這首交響曲終於在萬眾翹首期盼之下問世了,而被譽為是繼貝多芬的第九闕交響曲之後的「第十號」,然而此曲的確是富有濃厚貝多芬色彩的作品,就如終樂章主題旋律也近似貝多芬的第九號《合唱》交響曲。這首曲子現在已和貝多芬的交響曲並列為世人所喜愛的曲子,也是演奏會上的常見曲目。
第一樂章在定音鼓低沉持續的敲擊聲中開始,主題是典型的布拉姆斯狂風暴雨式的風格。第二樂章雖然平靜憂鬱,但是也充滿了戲劇性與哀怨的情緒。第三樂章並不是傳統的詼諧曲,而是以一個如歌般優雅的樂章代替,布拉姆斯特別強調單簧管與長笛等木管樂器柔和的音色,讓人想起古典時期的嬉遊曲或是小夜曲。第四樂章在富有詩意的導奏中開始,但是音樂逐漸被驚慌不安的情緒所取代,最後這種情緒在鼓聲中忽然停止,出現了被後人認為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頌歌風格主題。布拉姆斯曾經表示,「隨便哪個傻子都聽得出來。」他這樣的佈局和貝多芬《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相同,但是布拉姆斯只是採用這樣的架構,寫出來的音樂還是完全屬於布拉姆斯。(文/陳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