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01-04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圖)
01-04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圖)
No:1-04

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馬勒 Mahler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1:26’52”

第一樂章:緩慢而沉重的,像自然的聲音,一開始非常從容不迫 Langsam. Schleppend. Wie ein Naturlaut. Im Anfang sehr gemächlich

 

第二樂章:強而有力,但是不太快 Kräftig bewegt, doch nicht zu schnell

 

 

Disc 2     1:29’30”

第三樂章:莊嚴而且威嚴的,不要太緩慢 Feierlich und gemessen, ohne zu schleppen

 

第四樂章:如暴風雨般 Stürmisch bewegt

樂曲介紹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時間約在一八八四年至八八年間,一八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由馬勒親自指揮在布達佩斯首演,一八九三至九六年修訂。原本的構想是朝向交響詩的創作,樂曲大致上跟著法國浪漫派小說家李希特(Johann Paulus Richter, 1763-1825)的作品《巨人》(Titan)走,分成「《青年時代》:花兒、果實與荊棘的音樂」("From the Days of Youth," Music of Flowers, Fruit and Thorn)與「人間喜劇」(The Human Comedy)這兩大部份,;而「青年時代」又可以分成「春日無涯」(Spring and No End)、「花兒」(Flowers)與「滿帆」(In Full Sail);「人間喜劇」則分成「卡洛風格的送葬進行曲」("Stranded!" Funeral March in the Style of Callot)與「從地獄到天堂」(From Hell to Heaven)。「青年時代」就像描寫大自然從冬眠到甦醒;「人間喜劇」則象徵從地獄到天堂間的過程。馬勒以這些標題來比喻音樂的內涵。

 

  以「保羅」(Jean Paul)這個名字為讀者所知的李希特在作品裡描述了一個有天賦的年輕人,他全身燃燒著對藝術的渴望,然而,他所嚮往的藝術對這個世界卻毫無用處。最後,找不到任何解決方法的年輕人陷入深深的絕望而後自殺。顯然的,馬勒以這個角色來影射自己,頗有把這部交響曲視為自傳的意味。一八九三年演出的時候,馬勒把它改成五個樂章的交響曲,但是一八九九年出版樂譜的時候,馬勒刪除了其中一個樂章,成為現在我們所聽到的面貌。

 

  第一樂章以馬勒《青年旅人之歌》中的歌曲〈我在清晨穿越田野〉(Ging heut' morgens übers Feld)旋律為主題,以標準的奏鳴曲式加以發展;第二樂章則是一首可愛的奧地利民間舞蹈蘭德勒舞曲(Ländler)。第三樂章是一首送葬進行曲,旋律取自兒歌《雅各兄弟》(Frère Jacques),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兩隻老虎》,但是馬勒卻把它從明朗的大調改成了哀傷的小調。第四樂章相當具有戲劇性,如同馬勒所說,「就像受傷的內心爆發開來」,第一樂章的主題在這裡以猛烈的風格出現。最後樂曲在勝利般的管樂聲中結束。(文/陳效真)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