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153ol-01(圖)
1-154-ol(圖)
1-153ol-01(圖)
1-154-ol(圖)
No:1-153、1-154

歌劇《奧賽羅》(上)(下)

威爾第Verdi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4
  • 狀態:現貨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威爾第:歌劇 “奧賽羅” (上)

Disc1   44:52

一面風帆Una vela!               

歡呼吧Esultate!               

舉杯痛飲Inaffia I’ugola!          

 

Disc2   01:22:49

夜色漸濃Gia nella note densa      

我相信一尊惡神 Credo in un Dio crudel     

某個夜裡           Era la note              

是,我向高高在上的青天發誓  Si,pel ciel marmoreo giuro! 

威爾第:歌劇 “奧賽羅” (下)

Disc1  01:07:24

我驚恐地盯著                 Esterrefatta fisso              

上帝啊!你可以讓我經受  Dio! mi potevi scagliar tutti i mali 

倒地了!…是的…在黑色汙泥裡  A terra!... sì... nel livido         

都滾開!Fuggite!    

                

 

Disc2  01:20:42

她在寂寥的河岸上邊哭邊唱  Piangea cantando nell’erma landa 

萬福瑪麗亞   Ave Maria.                    

你敢嗎?        Niun mi tema?                 

樂曲介紹

一八七一年末,威爾第應開羅歌劇院之邀譜寫的開幕大劇《阿依達》終於登臺,雖然因為作曲家起初並未應允,後又遇上普法戰爭而延誤,沒有真正趕上開院的時程,但無礙於該劇首演之成功,並於米蘭、紐約等地的後續演出裡大受歡迎。

 

 

在這部集前二十三齣歌劇之大成、冶三十多年創作生涯於一爐的巔峰之作問世以後,威爾第反而遁形,不只「隱居」在聖阿加塔的農莊或熱納亞的別墅裡,還從歌劇界消聲匿跡——也許是《阿依達》的成就難以超越,抑或華格納掀起的新浪潮席捲樂壇——十幾年來,既未接受委託,也沒有自行創作。

 

當時威爾第早已名震四方,卻有一願始終未償:身為莎士比亞劇迷,他於一八四七年根據莎翁劇本譜寫的《馬克白》,雖作為得意之作、題獻給幫助自己甚多的岳父巴雷齊(Antonio Barezzi),且於同年三月佛羅倫斯的首演取得成功,該劇修訂版一八六五年的巴黎首演卻遭受失敗,還被批評為「對莎士比亞了解不足」,讓作曲家相當難過。彼時發行《馬克白》樂譜、也是威爾第多年後援者的出版商李科第(Giulio Ricordi)深明此事,為吸引威爾第重拾樂筆,他安排了一個藉奧賽羅膚色命名的「巧克力計劃」:先於一八七九年初委託包益多(Arrigo Boito)以莎劇為基底,編寫同名劇本《奧賽羅》(原名Othello,義語化為Otello);再於七月與威爾第夫妻、指揮家法奇歐(Franco Faccio)共進晚餐時,請法奇歐「提起」包益多正在創作《奧賽羅》劇本一事,挑起作曲家的興趣;包益多復於數日後登門拜訪,送上劇本綱要;年底,首稿就到了威爾第的案前。

 

經過縝密的「包圍戰術」,李科第再補上臨門一腳:提議作曲家與包益多合作改訂一八五七年的《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隨著一八八一年新版的演出成功,兩人的關係也更進一步,正式踏入合作新劇的階段,再經過長達五年的努力,《奧賽羅》全劇才於一八八六年十二月終告完成。

 

《奧賽羅》原典最早出自義大利作家欽奇奧(Cinthio,原名Giovanni Battista Giraldi,1504~1573)之短篇小說:一五八六年《百篇故事》第三篇〈夫與妻的不忠實〉裡的第七則故事;莎士比亞依此撰寫《奧賽羅——威尼斯的摩爾人》,於一六○四年左右上演。包益多的版本將莎劇環節拆開,再憑自己的瞭解及巧思重組,篇幅濃縮3/4、角色裁減,精鍊為適合歌劇演出的內容,重要改動包括:

其一,原劇中詳述塞普勒斯之役的原委及奧賽羅與黛絲德蒙娜羅曼史的第一幕全部刪除,男女主角相識經過則濃縮到第一幕末愛的二重唱〈夜幕低垂〉中;原劇重要人物黛絲德蒙娜之父布拉班修也被完全捨棄。

其二,刪去原劇第一幕,原劇第二幕在海港碼頭附近,許多紳士翹首等待奧賽羅歸來的第一景,即被改為包益多版的第一幕,但易為風暴滔天的場景,奧賽羅的艦隊在卡希歐、亞果及群眾的企盼下,於驚濤駭浪中抵達,全劇從情緒的頂點開始,主角奧賽羅在高昂的合唱下強勢出場,氣場強大無比。

其三,原劇中奧賽羅撤去卡希歐副官之職,亞果才趁勢煽動卡希歐去找黛絲德蒙娜對奧賽羅說項,而說項一事發生在亞果向奧賽羅暗示卡希歐與黛絲德蒙娜有染之前。包益多則擷取原劇第二幕最後一小段及第三幕前三景,以亞果的奸計為主線重新安排,把煽動卡希歐的行動直接移到第二幕開頭,並先讓亞果對奧賽羅進讒言,又把卡希歐跟黛絲德蒙娜的對話刪掉,易為亞果的邪惡獨白〈信經〉,凸顯亞果之居心叵測,讓奧賽羅由疑而妬、由妬而狂的過程更加充滿戲劇性。

其四,歌劇第四幕前半,女主角黛絲德蒙娜獨唱的〈柳之歌〉,直接串連到原劇第五幕第二景寢室內的弒妻慘劇,拉大她清白無辜卻遭殺害的對比張力,另一首〈聖母頌〉則為原劇所無。

其五,包益多簡化奧賽羅臨死前的獨白及其他角色的絮絮臺詞,以奧賽羅自殺的戛然而止,取代原著卡希歐接替奧賽羅職位、亞果還須面對審判的結局。

包益多的劇本以亞果為主線,最先引起威爾第興趣的也是這個角色,所以《奧賽羅》創作前期一直被稱為《亞果》。本劇音樂一秉威爾第義式歌劇風格,與當時大行其道的主導動機、繁多分曲等華格納慣用手法大相逕庭,雖然不像《阿依達》、《茶花女》擁有讓人朗朗上口的熱門唱段,人聲與器樂仍完美平衡,以簡潔的編制達到最佳效果。

 

第一幕暴風雨中的開場,狂亂的音樂不只搭配天候,也同時暗示奧賽羅暴烈的個性。主要角色們的重要性與內心戲,在專屬的獨唱段落裡展開,並有與其個性相配的音樂,奧賽羅的音樂還會轉變:當他落入亞果設的陷阱時,會唱起代表亞果的迴旋式旋律;懷疑妻子不忠時,則用屬於黛絲德蒙娜的旋律來諷刺,以借用其他的音樂,顯示這位主角性格的複雜不定,全劇從第一幕〈引酒歌〉隱含的混亂與陰謀而起,隨著奧賽羅火爆欠思考的「英雄」作派進行,疑、怒、殺的三部曲,音樂周轉於亞果的奸佞迴旋與奧賽羅對妻子信任的掙扎間,直到奧賽羅「臣服」、唱出亞果式的旋律,愛與死層層交織迫近,在第四幕預示悽慘結尾的〈柳之歌〉後急轉直下,主角崩潰,殺人復自殺,淪為悲劇英雄。

 

經過作曲家親自反覆監督演練,一八八七年二月五日,《奧賽羅》於米蘭史卡拉劇院首演大開紅盤,觀眾甚至蜂擁至威爾第住宿處,讓他不斷親上陽臺致意;評論同樣以「帶來全新形式」、「連綿不絕的義大利傳統歌劇氣息」等語推崇有加。這不只是威爾第蟄伏十幾年後的成功再起,也開啟他晚年生涯的另一高峰,為他最後的莎劇系列作《法斯塔夫》鋪平了道路。

 

另,其後應巴黎歌劇院要求,威爾第又譜寫添加芭蕾舞蹈場面、第三幕終曲重作的法語版《奧賽羅》,該版本於一八九四年十月首演。


《奧賽羅》

背景:十五世紀時,威尼斯治下的塞浦路斯島受到土耳其艦隊襲擊,該國派出戰功彪炳的摩爾人將軍、新任總督奧賽羅率軍迎戰。暴風雨來臨之前,海上電閃雷鳴,岸邊眾人眺望遠方,期待己方船隻凱旋歸來……。

 

第一幕

奧賽羅(Otello,男高音),帶著得勝的艦隊穿越風暴,在島民〈看到船帆了,請拯救護衛威尼斯命運的船隻與旗幟〉及〈敵人已被殲滅,我們大獲全勝〉的合唱中登岸,豪氣地高唱登場曲:〈歡欣鼓舞吧,敵人全都化為海底藻屑!〉

人們辦起了慶功宴,奧賽羅的旗官亞果(Iago,男中音)冷眼旁觀,他對奧賽羅不提拔自己,卻晉升卡希歐(Cassio,男高音)為副官懷恨在心,正在醞釀報復計劃。他拉攏為了追求奧賽羅的新婚妻子黛絲德蒙娜(Desdemona,女高音)而上島的花花公子羅德里哥(Roderigo,男高音),發誓要幫助他得到那個威尼斯美人,並說黛絲德蒙娜不久就會厭倦她的黑人丈夫。

兩人開始密謀,眼見卡希歐拒絕再喝酒,亞果故意提議為新婚的奧賽羅夫婦乾杯,藉此灌醉卡希歐,並挑撥他與羅德里哥爭執、決鬥,混亂中刺傷了出手調停的前任總督蒙塔諾(Montano,男低音)。奧賽羅聞訊趕來,亞果趁機把責任都推到卡希歐身上,趁勢讓奧賽羅撤了卡希歐的職。

眾人散去,黛絲德蒙娜前來,與奧賽羅演出本劇著名的唱段〈夜幕低垂〉:「黑夜的帷幕已降,我的心也在你的擁抱中歸於平靜……」這段愛的二重唱回憶初戀的甜蜜、數算男主角奮鬥的歷程,略為補充了被刪去的莎劇第一幕之內容,黛絲德蒙娜情深款款,奧賽羅也對此情信之不疑,月光輕撫海面,如夢似幻的幸福包圍,兩人相擁走回城內。

 

 

第二幕

卡希歐正懊悔,亞果便打蛇隨棍上地獻計,要他找黛絲德蒙娜向奧賽羅求情,眼看卡希歐掉進圈套,亞果即以詠嘆調〈信經〉(credo)自白:「去吧,我已知道你的目標。你被你的魔鬼牽扯着,你的魔鬼是我,而我又被我所信無慈悲的神牽動……我相信我所想的惡事,實行的惡行,都是為成就我的命運。我相信老實人是可笑的丑角,其臉其心其所有一切都是虛偽的……我也相信人都是邪惡命運的玩具。從生至死,在激動的嘲笑之後,死神就來臨。然後有什麼?然後有什麼?死是無,天堂是古老的故事。」

另一頭,趁卡希歐去花園找黛絲德蒙娜的時候,亞果搶先一步到奧賽羅面前挑撥夫妻之間的感情,讓奧賽羅懷疑黛絲德蒙娜前來為卡希歐說情,是因兩人另有情愫,不禁頭痛起來。黛絲德蒙娜拿出丈夫之前送給他的手帕,想為他紮頭,手帕卻被疑心不已的奧賽羅扔在地上,讓一旁的亞果之妻、女僕艾蜜莉亞(Emilia,次女高音)撿走,又被亞果硬搶,並得意洋洋的拿這「愛情的罪證」、「害人的寶貝」繼續進行更狠的毒計。

喪氣的奧賽羅屏退眾人、頹然而坐,亞果假意安慰,再唱〈夢之歌〉編造假故事,說聽過卡希歐的夢話:「親愛的黛絲德蒙娜,我們的關係沒人知道,我詛咒將你賜給那個黑人的命運。」再火上加油道:「我昨天還看到卡希歐拿著黛絲德蒙娜的手帕。」不知中計的奧賽羅終於爆發:「我要找那傢伙報仇!鮮血!」亞果馬上跪下:「我向太陽及大地發誓,為閣下效命到底。」兩人用激昂的二重唱〈向天發誓〉結束此幕。

 

 

第三幕

奧賽羅與亞果在大廳,威尼斯大使羅多維可(Lodovico)即將乘艦來到,亞果又獻計,找卡希歐來,要奧賽羅躲在暗處看著,卻被忽然現身的黛絲德蒙娜打斷,亞果只好趕快躲開,還不忘提醒奧賽羅用手帕的事刺探妻子。

黛絲德蒙娜仍為卡希歐求情,奧賽羅佯裝頭痛,要妻子拿手帕來紮頭,黛絲德蒙娜當然拿不出來,奧賽羅恐嚇道:那是巫女所織,若遺失會有惡運降臨,並不斷逼問妻子的貞節,但已被沖昏頭的他當然什麼都聽不進。斥退黛絲德蒙娜後,奧賽羅唱起自怨自艾的詠嘆調〈天啊!為什麼把所有惡事都丟給我?〉

此時亞果安排卡希歐來到,刻意跟他聊起與女友的事,躲在柱子後的奧賽羅自己腦補,認為卡希歐把姦情說得眉飛色舞,氣到七竅生煙。更糟的是,卡希歐又拿出亞果故意丟在他家的那條失蹤的手帕,問亞果知不知道是誰送的,奧賽羅看在眼裡,以為「人贜俱獲」,起了對妻子的殺心,事後亞果進一步慫恿他動手,並稱心如意地取代卡希歐,奪下副官的位置。

威尼斯使者來到,眾人歡迎,但他傳來石破天驚的消息:召回奧賽羅,命卡希歐為賽浦路斯總督。奧賽羅與亞果都驚呆了,前者當然更以為是不忠的妻子作怪,當場把黛絲德蒙娜推倒在地,她悲痛的歌聲襯著群眾合唱,艾蜜莉亞、卡希歐、羅德利果、使者等人也與她展開重唱,自敘心情。亞果則不忘催奧賽羅殺妻,還唆使羅德利果去殺卡希歐,迫使奧賽羅留下,以免黛絲德蒙娜隨夫離開。

 

 

第四幕

場景來到黛絲德蒙娜的房中,英國管吹起〈柳之歌〉旋律,提示全劇已到最後關頭,她吩咐艾蜜莉亞:如果她死了,要為她穿上新娘的白紗,然後唱起〈柳之歌〉,她說這是母親的侍女被男人拋棄而唱的離世之歌:「在寂寞的荒野中,悲傷而哭泣的人,邊唱邊哭……看來悲傷的柳樹,要成為我的花環……小河流過遍地小花的山谷,哀嘆的是破碎的心,睫毛上是從心裡迸出來的苦淚……小鳥也從黑暗的樹枝飛下來,向那甜美的歌聲。她的眼睛激動的濕潤,甚至岩石都受感動。」唱罷,她脫下戒指,交給艾蜜莉亞:「把這收好。」

女僕退下之後,黛絲德蒙娜獨作晚禱,唱出〈聖母頌〉,有如她最後一首優美的安魂曲,接著上床入睡。

奧賽羅推門進房,把妻子吻醒,一邊要她認罪伏死,一邊又質問她把手帕給卡希歐的事,黛絲德蒙娜根本不知情,要求找卡希歐來對質,奧賽羅則回道:卡希歐已死。看到妻子流下眼淚,完全失去理智的奧賽羅更是紅了眼,不顧黛絲德蒙娜四度哀求,用手掐死了她。

未料艾蜜莉亞此時敲門入內,報來行兇的羅德利果反被卡希歐解決一事,只剩一口氣的黛絲德蒙娜告訴她,自己因不實之罪而死,奧賽羅還理直氣壯地向目睹慘劇的艾蜜莉亞指控妻子不貞,但明瞭原委的艾蜜莉亞當然不甩奧賽羅的蠢話,只是又一次充當「傳令」,把他弒妻的破事傳了出去。

羅多維可、卡希歐聞訊前來,士兵、亞果、蒙塔諾不久也到場,艾蜜莉亞當眾點名亞果:「你說黛絲德蒙娜哪裡不貞?」奧賽羅還是抓住「證物」不放:「她把我給的手帕送給卡西歐。」亞果雖出言阻撓,仍擋不了艾蜜莉亞:「這手帕是他從我手上搶走的!」

卡希歐頓時明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果然不是無端出現在自己家裡,蒙塔諾也跳出來說:「羅德利果死前已向我全盤托出。」眼見大勢已去,亞果腳底抹油,眾人群起追之,奧賽羅也想拔劍,卻被羅多維可繳械。

終於明瞭鑄下大錯的奧賽羅哀嘆自己斷送了大好前途,丟下劍、拔出匕首自裁,帶著「再吻一次」的未竟遺願,倒在黛絲德蒙娜冰冷的屍體前而亡。(文/陳安駿)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