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139(圖)
1-140(圖)
1-139(圖)
1-140(圖)
No:1-139、1-140

第八號交響曲(上)(下)

馬勒 Mahler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4
  • 狀態:現貨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上)

DISC 1  1:02’36”

第一部分:讚美歌:來吧,創作的神靈 PART I:Hymnus:Veni,Creator Spiritus

來吧,創作的神靈 Veni,Creator Spiritus

請在你創造物的靈魂裡注入仁慈 Imple superna gratia

請以神力,強壯我們虛弱的身體 Infirma nostri corporis

 

 

DISC 2  53’05”

第一部分:讚美歌:來吧,創作的神靈PART I:Hymnus:Veni,Creator Spiritus

讓我們的意識Accende lumen sensibus

來吧,創作的神靈Veni,creator spiritus

你的仁慈平息爭端dissolve litis vincula

天父,復活之聖子及安慰之聖靈.應當永遠地受讚美Gloria sit Patri Domino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下)

DISC 1  1:16’12”

第二部分:歌德「浮士德II」的最後場景 PART II :Final scene from Goethe’s Faust part II

森林搖擺而來    Waldung,sie schwankt heran

永恆之狂喜烈火 Ewiger Wonnebrand

如巖石在我腳下 Wie Felsenabgrund mir zu Füßen

高貴的肢體獲救了 Gerettet ist das edle Glied

我們要承受大地的殘留,是痛苦的 Uns bieibt ein Erdenrest Zu tragen peinlich

 

 

DISC 2  1:19'35"

第二部分:歌德「浮士德II」的最後場景PART II :Final scene from Goethe’s Faust part II

統治世界的偉大女王Höchste Herrscherin der Welt,

以這愛,它使你已昇華為神的兒子腳上的眼淚,代替香膏。 Bei der Liebe, die den Füßen Deines gottverklärten Sohnes Tränen ließ zum Balsam fließen,

啊!無可比擬著,啊! Neige, neige, Du Ohnegleiche,

來吧!望著拯救者的目光,悔悟的善良人們. Blicket auf zum Retterblick,Alle reuig Zarten,

一切會消逝的,只是一種比喻! Alles Vergängliche Ist nur ein Gleichnis;

樂曲介紹

一九○七年完成的第八號交響曲,為馬勒中期創作的尾聲劃下的是一個頗具轉折的句點。在第五、六、七號連續三部的「器樂交響曲」之後,這首第八號不但回到了帶有聲樂的路線,還動用了兩個混聲四部合唱團、童聲合唱團及八位獨唱者,加上馬勒向來「不吝嗇」的管弦樂配器,整個演出編制十分龐大,首演登臺者即超過千人,其《千人》交響曲盛名也隨之流傳至今。

    一九○六年,第七號交響曲業已完成,這年初夏,馬勒接著開始動筆創作第八號交響曲。後世研究指出,作曲家原本打算使用穩穩當當的四樂章架構,可是後來取消了中間的詼諧曲與慢板兩個樂章,而且效法第二、第三號交響曲的方式,將全曲定為兩個「部分」,而非「樂章」:

 

    第一部分〈來吧,創作的神靈〉(Veni, Creator Spiritus),來自中世紀主教馬格南提屋斯(Rabanus Maurus Magnentius,780~856)作詞、用於聖靈降臨節晚禱儀式的傳統聖詠,深受此曲觸動的馬勒引用原版拉丁文歌詞,僅用三個星期便寫就初稿。回到麥爾尼格的湖畔作曲別墅後,又用八週時間、於八月十八日譜出第二部分草稿,其初始構想是「愛神的誕生」,馬勒進一步選擇了用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後一幕的場景加以具體表現,他在寫給妻子艾瑪的信中有所解釋:「蘇格拉底對話錄中,柏拉圖敘述了自己的哲學,但被誤解的柏拉圖式愛情,幾世紀以來一直影響著世人。歌德最初構思的精髓,是認為所有的愛是發生性的、創造性的,這正是愛神所散發的肉體與精神的發生。你在浮士德終場中,一定能感覺到他所描寫的這種象徵。」

 

    一九○七年夏天,第八號交響曲的管弦配器告成,不過並未馬上安排首演,除了考慮到「勞師動眾」的難度,馬勒也意識到,這是完全迥異於自己過往作品的一大突破,雖然他對艾瑪寫道:「真有趣:這首作品就是只有一個一貫典型的強大印象。我的最重要作品,居然是最容易理解的作品,真是奇怪。」不過他與指揮孟格堡(Wilhlm Mengelberg)的通信,可能更直接地剖析了自己對該曲的想法:「這是我作品中最大的一部,內容與形式都非常獨特,無法以語言來表示。你不妨想像宇宙發出聲響的情形,那簡直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太陽運行的聲音。」此外,他在同年黯然離開維也納宮廷劇院、轉往美國發展,一時或許亦難以將這部新作搬上舞臺。

 

    不過正如作曲家本人所言:「過去我的交響曲只是這首交響曲的序曲,過去的作品都在表現主觀的悲劇性,這部作品卻是歌頌偉大的歡樂與光榮。」一九一○年九月,馬勒指揮第八號交響曲,也是他最後一次親自公演自己的作品,連續兩夜於慕尼黑新節日音樂廳(Neue Musik-Festhalle)首演。據紀錄,演出的有獨唱者八人、合唱團員八百五十人、樂團團員一百七十人、管風琴家一人,連同指揮共達一○三○人,主辦人藉此賦與該曲「千人交響曲」之名,雖然遭到作曲家尷尬地反對,但這個引人注目的標題、連同報章不斷詳細分析、報導其間的細節、綵排狀況等等,確實達到了不錯的宣傳效果,兩晚的六千多張門票早告售罄,現場名流聚集,包括作家托瑪斯曼、霍夫曼斯塔爾、茨威格;作曲家理察.史特勞斯、柴林斯基、華格納的長子齊格飛、魏本、聖桑與杜卡皆赫然在座,演出十分成功,曲罷聽眾的鼓掌聲持續達半個小時之久,讓馬勒一生的音樂事業攀上了最高的、也是最後的巔峰——這首獻給妻子的交響曲首演後不到一年,他就告別了人世,終年只得五十。

 

第一部分:來吧,創作的神靈,激烈的快板(Allegro impetuoso),

    第一部分大致依循奏鳴曲式的架構,是一場震撼力充足的齊唱號召。開頭由管風琴與低音樂器領銜奏響降E音與其和弦,兩個合唱團有力地唱出第一主題「來吧,創作的神靈」(Veni, creator spiritus),「veni」先是下行四度音程,再七度上升,組成連繫著整首交響曲的重要動機,這一主題自ff降至pp後,獨唱的第一女高音以優美的歌聲開啟第二主題「請在你創造物的靈魂裡注入仁慈」(Imple superna gratia),各獨唱與合唱承應其後,兩位女高音另起「你是安慰者……是生之泉、火、愛、靈性之慰藉」(Qui tu Paraclitus diceris...Et spiritalis unctio),再回到第一主題,結束呈示部。

 

    間奏以管弦樂為始,合唱用第一主題的變形唱起「請以神力,強壯我們虛弱的身體」(Infirma nostri corpus, virute firmans perpeti),經過一番變化,獨唱的「讓我們的意識清亮」(Accende lumen sensibus)開啟一個高揚的發展部,魏本在觀看排練時,紀錄了馬勒如此對樂團解釋這一段:「就是引領我們到《浮士德》最後一場的橋樑。這是整首作品最重要的地方。」不久後,兒童合唱團首度登場,以第二主題衍生的旋律,向前做聖詠風的進行,首演時,馬勒特別指明這三百五十位兒童的聲音相當突出,「就像刀切過牛油一樣」能從樂團與成人合唱團間突圍而出。此後以賦格進行「將敵人遠遠驅離我們,賜我們永恆的和平……時時讓我們相信來自二者的靈魂」(Hostem repellas longius, pacemque dones protinus... Credamus omni tempore)的段落,這時曲首的「來吧,創作的神靈」(Veni, creator spiritus)一段又再次出現,第一部分即由此進入再現部——獨唱者接續以「賜我們上天之喜悅」(Da gaudiorum praemia)一段,經過純管弦樂的對位法旋律,兒童合唱末段的「天父,復活之聖子及安慰之聖靈,應當永遠地受讚美」(Gloria sit Patri Domino... in saeculorum saecula)已畢,第一部分就在管風琴與樂團的壯闊聲浪中高調地結束。

 

第二部分:《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之終景

    本曲的第二部分,又可分為三個大段,而且其中使用的主題與第一部分有著密切關聯。

    第一大段以稍慢板(poco adagio)開始,營造隱士們身居山林幽谷間的深邃意境,低音弦樂與木管以小提琴的震音襯托,呈示由第一部分「讓我們的意識清亮」轉變而來的動機,描繪大塊風景。延長音後,長笛吹奏「愛的主題」,這是從第一部分「撫慰世人悲苦」之處變化而來,在管弦樂鋪墊的山色之中,男聲二重合唱如空谷回音般勾勒起此間的場景:「森林搖擺而來,岩石重壓而來……尊榮祀聖之地,聖愛之避難所。」(Waldung, sie schwankt heran,...Heiligen Liebeshort.)男中音擔綱的「感奮神父」續以中板唱道:「永恆之狂喜烈火,炙熱之愛情牽絆……讓一切的虛無遁形,恆星的光輝是長愛之核心。」(Ewiger Wonnebrand...Glänze der Dauerstern,Ewiger Liebe Kern!)身在低谷的「沉思教父」則以男低音獨唱應和,讚嘆山河險奇、木石嶙峋,進而熱切地禱告:「啊!神啊!撫慰思想,照亮我貧乏的心。」(O Gott! beschwichtige die Gedanken, Erleuchte mein bedürftig Herz!)

 

    管弦樂接入間奏,依堅定的快板(Allegro deciso)復現第一部分「求光照我三司五官」的旋律。兒童合唱團此時帶來飄在空中、抬著浮士德不朽靈魂的天使之聲,預示其將得救贖,曲風也轉向輕快,以詼諧曲引領出「年輕天使」、「更完美的天使」、「極樂聖童」交替對唱著浮士德脫離混濁惡世的過程。「崇敬瑪莉亞的博士」,即浮士德,接著用男高音在高處歌詠望見聖母的榮景,末尾融入讚頌的合唱,為第一大段作結。

 

    第二大段起自小提琴與兩部豎琴的優美琶音,木管部反覆這個新的主題,第二合唱團讚美光輝聖母降臨的頌歌,開啟了這一大段類似清唱劇的內容,包括:

1.悔悟少女們(及一位懺悔少女)的合唱。

2.罪孽深重的女人,即路加福音中以淚膏耶穌之足的婦人,第一女高音獨唱。

3.撒瑪利亞的女人,即約翰福音所載井旁的撒瑪利亞婦人,第一女低音獨唱。

4.埃及的瑪利亞,即使徒行傳中在耶路撒冷向十字架遺物朝聖後悔罪的聖女,

5.以上三人的三重唱,以寬恕與救贖準備迎接下一位悔罪女子登場。

6.一個懺悔的女人,她是浮士德的情人葛麗卿的靈魂,第二女高音以「愛的主題」展開獨唱。

7.極樂聖童合唱,迎接浮士德的靈魂。

8.葛麗卿與合唱。

9.光榮的聖母,第三女高音獨唱,引領浮士德與葛麗卿的靈魂升天。

10.崇敬瑪莉亞的博士,即浮士德向聖母敬拜,男高音獨唱與合唱。

   十段歌曲之後,弦樂、鐘琴、鋼琴、豎琴交織起祥和安寧的間奏,由此引入第三大段「神秘合唱」,其內容正是馬勒全曲所欲表達的核心思想——世上一切所見皆是虛幻,只有渴望與追求帶來永恆——「一切會消逝的,只是一種比喻!

不足夠的,將在這裡完成!無法形容的,將在這裡實現!永恆女性的,請引領我們!」平和地合唱繼以加速、加強的繁弦急管,舞臺外的銅管組在最高潮處高聲再奏本曲開頭的第一主題「來吧,創作的神靈」,管弦樂齊奏,所有獨唱者、兩個合唱團、兒童合唱團亦同聲歡呼,全曲於震耳欲聾的E大調和弦中華麗莊嚴地完結。(文/陳安駿)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