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138-02(圖)
1-138-02(圖)
No:1-138

雙協奏曲

布拉姆斯 Brahms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1:04’20”

第一樂章:快板 Allegro

 

 

Disc 2  1:20’49”

第二樂章:行板 Andante

第三樂章:不過份的活板 Vivace non troppo

樂曲介紹

本曲是布拉姆斯最後一部管弦樂作品,且以古典時期獨奏協奏曲,而非巴洛克時期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的形制寫成,卻少見地將兩種獨奏樂器:小提琴與大提琴,同時作為主角,因此常被非正式地稱為雙協奏曲(Doppelkonzert),在作曲家的四首協奏曲中——包括本曲及兩首鋼琴協奏曲、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是十分受到歡迎的熱門作品。

 

就布氏的創作軌跡而言,這首協奏曲的原型,其實應該是接續在第四號交響曲之後的下一首,也就是「第五號交響曲」,此時他甚至已經有了第六號交響曲的初步構想,那麼這部新的交響曲為什麼會變成了新的協奏曲?這還要從布氏晚年的一處人生轉折說起。

 

布拉姆斯二十歲時,隨小提琴家雷梅尼(Reményi Eduard)旅行演出,經後者引見,結識了大自己兩歲的另一位小提琴家姚阿幸(Joachim József),並因其介紹而得拜訪舒曼,為自己開啟了職業作曲家生涯的第一道大門。姚阿幸幼時曾入孟德爾頌門下,13歲就以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而成名,他與布拉姆斯的交往,就如布氏與克拉拉一般,除了是關係密切的朋友,更是頂尖音樂家的相知相惜與切磋琢磨。布拉姆斯譜寫許多作品,尤其是與小提琴相關的曲目時,都會頻繁地徵詢姚阿幸的意見,兩人也因此有些爭執,這類狀況於一八七八至一八七九年間、前者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時達到高點,在首演後的修改期間,布拉姆斯甚至在回信上對姚阿幸寫道:「我乾脆在草稿上寫上你的名字好了,因為你對小提琴的獨奏部分多少也要負些責任。」此後他們的「戰火」也一路延燒到布氏於同一時期創作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上,不過他仍將小提琴協奏曲題獻給姚阿幸,若加上先前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這也是他將兩首作品獻給同一個人的唯一例子,可見兩人交情之深。

 

然而在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協奏曲誕生之前,這對朋友之間的齟齬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專業領域:一八六三年中,姚阿幸與名歌手阿瑪麗耶(Amalie Schneeweiss)結婚,醋勁很大的他除了要求太太不再公開演出,而且對於阿瑪麗耶身邊有來往的男士,包括過去曾經相交的,都抱持很大的懷疑與戒心。儘管女方為此放棄歌劇舞臺、將演出縮減為個人演唱會,還生下六個孩子,這對夫妻的關係仍然風波不斷,並無可避免地持續惡化。一八八○年三月,布拉姆斯為《德意志安魂曲》演出前往柏林、與姚阿幸夫婦相會,才知道他倆的生活已至崩潰邊緣,阿瑪麗耶甚至完全無法參加音樂活動,布氏為此寫了一封安慰她的長信,未料此信不但火上澆油,後來竟還成為他們離婚訴訟法庭上,女方出示說明自己清白的「證物」之一。

 

儘管懷疑妻子清白的姚阿幸,最終得以於一八八四年「成功休妻」,但他對布拉姆斯的舉動十分惱火,乃至從此絕交。還好姚阿幸對老友的音樂依然保持理解與支持,布氏一八八七年夏天在瑞士圖恩湖畔度夏時,很可能為了修補彼此的關係,遂將原本的交響曲計劃改成了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協奏曲,除了打算曲成之後,由姚阿幸與其所創四重奏團的大提琴手、也是布拉姆斯故交的豪斯曼(Robert Hausmann)進行首演,在寫作之初,即去信告知姚阿幸,並得到「希望近日就能接到消息」的覆信,兩人由此圍繞新作,展開了熱情又激烈的討論,關係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即使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推心置腹,可是故友的重返,多少慰藉了布氏晚年與許多朋友生離死別的孤寂。而這部擔當「友誼修補大使」的作品,也很快於同年十月由布氏親自指揮,順利在科隆首演,接著再至威斯巴登、法蘭克福、柏林、倫敦等地演出,並進行校改,次年年中正式出版。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

據稱在此曲中,作曲家是將小提琴作為阿瑪麗耶、大提琴作為姚阿幸,或是以小提琴扮演姚阿幸、而以大提琴表達布拉姆斯本人,兩者融洽的進行,克拉拉就曾稱其為「和解的協奏曲」,這樣的「協奏」感在第一樂章即明顯地表現出來。

曲首管弦樂總奏、簡要呈示第一主題,獨奏大提琴隨即打破協奏曲常規,以朗誦風格拉起有些沉悶的裝飾奏,經過管樂器五個小節、略為透露第二主題的橋段,獨奏小提琴也循裝飾奏進入,大提琴則與之對位呼應、彼此承乘,結束於連續的斷奏和弦,管弦樂再強奏一次第一主題,才正式進入呈示部;其後以小提琴與木管領銜的第二主題,靈感來自韋奧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著名的協奏曲,布拉姆斯由這部自己和姚阿幸年輕時常常相聚演奏的作品而生的巧思,為第一樂章帶入抒情的氣氛,可謂用心良苦,接著獨奏大提琴與獨奏小提琴按例接續進行獨奏的呈示;發展部以兩部獨奏樂器盡全力處理第一主題,至管弦樂又一次強奏第一主題時,便轉入再現部,第二主題則以A大調於獨奏大提琴上再現,最後樂團一起回到第一主題發展而成的尾奏,在a小調上作結。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三拍子、三段體,第一段從法國號悠揚的號聲開始,這個類似動機的樂段還會不時穿插於整個樂章之中,此後獨奏大提琴與獨奏小提琴襯著弦樂與木管的伴奏,帶出有些淒然的主題;第二段轉向恬靜悠閒,獨奏小提琴、獨奏大提琴接連拉著甜美旋律;第三段再現第一段,只是節奏與旋律稍加變化,最末兩把獨奏樂器也重現第二段的音樂,在互相應答中結束。

 

第三樂章:不過份的活板(Vivace non troppo)

A-B-A-C-A-B-Coda的三段迴旋曲樂章,兩把獨奏樂器對話相當頻密,管弦樂部分只占整個樂章的六分之一左右。A段主題由獨奏大提琴輕盈地起始,獨奏小提琴反複,管弦樂不久之後也跟進;B段是民謠風的旋律,同樣是大提琴、小提琴輪番演奏,其後以a小調重演小有變形的A段;C段與活潑的A、B兩段相比,又更有濃厚的匈牙利舞曲味道。尾奏的節奏先是稍微轉慢,管弦樂來回復現前面主題的動機,最終回到原本的速度強奏變形的主題,獨奏大提琴、獨奏小提琴隨即交織進來,頂點加入定音鼓一小節的持續顫音後,用強烈的和弦結束全曲。(文/陳安駿)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