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 1 1:01’40”
第一樂章:很有節制的快板 Allegro molto moderato
Disc 2 1:09’04”
第二樂章:柔板 – 直接進入:(下個樂章) Adagio – attacca:
第三樂章:鮮明而且很有節制的快板 近似急板 – 莊嚴的行板
Allegro moderato molto e marcato –Quasi Presto – Andante maestoso
葛利格的音樂生涯,是六歲時由母親教授鋼琴啟蒙,他後來以此為基礎,創作過許多鋼琴小品與獨唱曲,但真正讓這位作曲家名留青史、也為北歐作曲家在古典樂壇上占據一席之地的,仍是他的兩大管弦樂作品:一是為《皮爾金》譜寫的戲劇配樂與組曲,二便是他唯一的協奏曲:a小調鋼琴協奏曲。
年少時的葛利格,以未滿15歲之齡遠赴德國,進入萊比錫音樂學院接受三年半的專業教育,雖然很不喜歡該地枯燥的訓練,但在壓抑、沉悶的日子裡,他除了學習完整的作曲工夫,還得到與舒曼師出同門的溫澤爾指導鋼琴,並在音樂會上聽到克拉拉親自演奏先夫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就此觸發他「以後也要寫一部鋼琴協奏曲」的念頭,因此今日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錄音將舒曼與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收在同一張唱片裡,實有向歷史致敬的意味。
1868年6月,葛利格帶著太太妮娜以及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前往丹麥,夏天就在索雷羅(Søllerød )避暑小屋專心作曲,寫下這首協奏曲的鋼琴部分與管弦樂架構,後於當年冬天完成全曲,次年四月由該曲第二題獻者(第一題獻者為諾德羅克)、挪威鋼琴家紐巴特(Carl Fredrik Edmund Neupert)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首演,大獲成功,當時葛利格並不在場,紐巴特在寫給他的信上提到:「第一樂章的裝飾奏之後,隨即響起暴風般的掌聲,連三位難搞的樂評家也在貴賓席上奮力拍手。」讓此時遭遇女兒夭折打擊的作曲家大受鼓舞。
同樣在1869年,葛利格收到了一封重要的信函,原來李斯特無意間看到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的樂譜、大為讚賞,於是致信希望能與葛利格會面,挪威政府還為此特別頒贈了1600個銀幣當作盤纏,讓葛利格能於1870年動身親晤大師,當時他還攜帶了這部a小調鋼琴協奏曲,李斯特當場試奏後,不但脫口說道:「這就是北歐。」還鼓勵葛利格勇往直前、繼續創作更多優秀的音樂。
這首協奏曲集合了葛利格作品中吸引人的諸多要素,曲式上承襲協奏曲傳統的三樂章架構與奏鳴曲式,樂曲本身仍有德國浪漫樂派的色彩,但沒有舒曼的音樂思考性,也沒有舒伯特的感傷,卻透著北歐蒼鬱的森林、巍峨的山巒所孕育的清麗脫俗,充滿挪威民謠風格中清新的旋律、新穎的和弦、曼妙的節奏等元素,加上他當時正值新婚,音樂展現的並非冬季冰雪覆蓋的北國景象,而是白雪初融的春天景致,充滿了生氣蓬勃的情趣。
這樣一首受到歡迎的成功作品,在面世之後,葛利格仍將它修訂了至少七次,與首版的管弦樂配器已有三百多處不同,其中大多是微妙的改動,目前廣受喜愛的最後版本,則是葛利格去世前幾週才更改完成的。
此外,葛利格也曾於1882至1883年間動筆創作b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不過從未完成,其手稿直到1997年才被發現。
第一樂章:很有節制的快板(Allegro molto moderato)
序奏由定音鼓快速漸強的連擊開始,省去傳統協奏曲開頭習慣使用的管弦樂導奏,鋼琴立刻以雙手彈奏出雙八度下降音階,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呈示部的兩個主題,第一主題由木管群柔美地吹奏出,葛利格從主音開始「先下降兩度、再下降三度」的招牌動機反複數次,用音樂描寫峽灣絕壁上傾洩而下的河水形成瀑布、注入海中,接下來運用了挪威民謠風格的旋律,並以鋼琴跟隨管弦樂、演奏出同樣的音形;第二主題由大提琴緩緩唱出,鋼琴重複接續。
發展部相對簡潔,只將第一主題展開,管弦樂從長笛與法國號開始,鋼琴以華麗的琶音伴奏,後半部則由鋼琴主導,並再現已變奏的序奏。
再現部由鋼琴領著管弦樂衝出,之後進入壯大華麗,包括即興琶音、激烈的雙重八度、雙手彈奏的分散和弦等高度技巧,而且音域廣闊的裝飾奏,最後轉快速度進入尾聲,弦樂器奏出部分第一主題,在鋼琴彈奏的序奏旋律中結束。
第二樂章:柔板 – 直接進入:(下個樂章)(Adagio – attacca:)
三段式,第一段為管弦樂呈現,鋼琴處於休奏狀態,弦樂群加上柔音器緩緩奏出樸素甜美的主題;第二段鋼琴登場,發展、變奏剛才的主題,如同北歐冰地上反射出的溫柔陽光;第三段返回主調、再現主題,管弦樂與鋼琴主奏搭配,持續不斷地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鮮明而且很有節制的快板–近似急板–莊嚴的行板
(Allegro moderato molto e marcato – Quasi Presto – Andante maestoso)
輪旋奏鳴曲式,單簧管與低音管吹出最初四小節進行曲般的序奏,鋼琴接著用四小節裝飾奏帶入第一主題,管弦樂反覆之後,鋼琴充滿技巧地發展;中段長笛在弦樂器顫音襯托下,奏出田園風味的第二主題,李斯特即稱讚這個樂段說:「這就是北歐」,鋼琴與管弦樂接手發展下去;末段再度發揮第一主題,並以管弦樂與鋼琴琶音一起展示震撼的第二主題,豪邁地結束全曲。(文/陳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