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121(圖)
1-122(圖)
1-121(圖)
1-122(圖)
No:1-121、1-122

第三號交響曲(上)(下)

馬勒 Mahler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700

馬勒 : 第三號交響曲 (上)

Disc 1  1:27’20”

  1. Kräftig˙Entschieden 有力的˙果決

Disc 2  31’53”

  1. Tempo di Menuetto˙Sehr mässig 小步舞曲速度˙適中的

 

 

馬勒 : 第三號交響曲 (下)

Disc 1  1:23’52”

  1. Comodo˙Scherzando˙Ohne Hast 舒適的˙戲謔的˙不匆忙
  2. Sehr langsam˙Misterioso˙Durchaus ppp 很慢˙神祕地˙徹底三個小聲

 

Disc 2  1:04’28”

  1. Lustig im Tempo und Keck im Ausdruck 速度興高采烈,表現活潑魯莽
  2. Langsam˙Ruhevoll˙Empfunden 慢˙非常安靜˙有感覺

樂曲介紹

「我的交響曲不同於世上任何曾經聽過的,大自然的所有都在陳述,就像是只有在夢中才陳述的秘密一般。」「然而現在,這就是世界了,大自然在其中完整的陳述。那是從深不可測的寂靜中被喚醒,再次的響起與發聲。」─馬勒

 

    馬勒的第三號交響曲創作於1895-96年,就在完成他的第二號交響曲之後,由於1894年指揮大師漢斯‧畢羅逝世,馬勒在畢羅臥病期間就常常代理他指揮,在畢羅逝世後他的指揮工作更加忙碌,這時期在漢堡歌劇院繁重的指揮工作使他想離開,但是求職並不順利。直到1897年2月改信天主教,他才在同年5月與維也納宮廷劇院簽下代理指揮合約。在這段不安定又忙碌的時期,他又經歷了1895年2月6日才華洋溢的作曲家弟弟Otto Mahler舉槍自盡的衝擊,在忙碌與紛擾的生活中,每年暑假於阿爾卑斯山下風光明媚的史坦巴哈(Steinbach)的作曲生活,反而成為心靈最大的寄託。美麗的大自然山光水色,似乎成為這位忙碌指揮家作曲的桃花源,創作第一至第三號交響曲亞特湖畔的史坦巴哈、第四號交響曲奧斯湖畔的阿爾特奧斯(Altaus)、第五到第八號交響曲的邁爾尼希(Maiernigg),乃至於大地之歌與第九號交響曲的托布拉赫(Toblach)都是如此。1902年6月12日,馬勒的第三號交響曲由作曲家親自指揮於克雷菲爾德(Krefeld)首演。

 

馬勒的第三號交響曲最早是計畫寫成七個樂章,並且每個樂章都有特別的標題,雖然後來在樂譜出版時這些標題都被消除,但是這些出現在手稿上、以及多次在一些書信中提及與闡述的標題,對於認識這首作品還是有明確的指引功能。在這段時期這些標題也經過一些變動,對應著交響曲的樂章,六個樂章標題分別是:

第一樂章:夏日來了。

第二樂章:草上花對我所敘述的。

第三樂章:林中動物對我所敘述的。

第四樂章:夜對我所敘述的。

第五樂章:晨鐘對我所敘述的。

第六樂章:愛對我所敘述的。

 

因為馬勒完成第六樂章後覺得整首交響曲已經完備,所以原計畫創作的第七樂章就成為之後完成的第四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這是一個女高音獨唱與管弦樂的樂章,歌詞來自「兒童神奇號角詩集」的「天堂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從這些隱藏版的標題,可以體驗出馬勒在大自然與生死之間摸索,「我的交響曲是大自然與世界的完整體現」之精神。

    馬勒的第二、第三、第四號交響曲被學者歸類為「兒童神奇號角交響曲」(Wunderhorn Symphony),因為他們都與 「兒童神奇號角詩集」(Des Knaben Wunderhorn)有著密切的關連性,《兒童神奇號角》是1806-08年由阿爾寧( Ludwig Achim von Arnim, 1781-1831) 與伯倫塔諾 (Clemens Brentano, 1778-1842) 收集編纂的三冊古老德語歌謠集。這上千首德文歌謠包含有搖籃曲、情詩、諷刺詩等。馬勒特別改編部分詩詞,創作成一首首個性鮮明的藝術歌曲,最先是以鋼琴伴奏後來也編成管弦樂版本,甚至直接引用成為交響曲的樂章。馬勒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五樂章,也引用了《兒童神奇號角》中的〈貧童的乞討歌〉(Armer Kinder Bettlerlied)作為歌詞。

 

第一樂章

是一個長大的樂章,包含在一個自由奏鳴曲形式中的是:大地的甦醒、牧神的夢、葬禮的進行曲、無言的宣敘與詠嘆、青春的謳歌、戰爭的意象、大自然的風暴與凱旋進行曲並置的奇異樂章。開頭喚醒大地與牧神的法國號信號旋律,神秘的波動音型與葬禮進行曲的節奏。第二主題由第一主題的音型變化,帶有更深切的悲劇性格,第三主題充滿田園風,在弦樂顫音伴奏下木管獨奏與小提琴獨奏的蟲鳴鳥叫情境,貼切地展現「夏日」與「牧神」的大自然意象。伸縮號如男低音獨唱的宣敘與詠嘆戲劇性獨奏,也是本樂章的重要部分。伴奏的神秘的波動音型與葬禮進行曲節奏,是本樂章揮之不去的沉重內涵。呈示部以陽光的進行曲作為結尾,也為發展部作了極佳的前導。樂團合奏的雄壯進行曲帶來的戰爭意象,與糾結苦惱的法國號高音動機交織著,成為發展部最重要的元素。發展部在充分展現高超對位法與管弦樂音色運用中,由小鼓的獨奏銜接到再現部,回到樂章開頭的法國號齊奏,呈示部的音樂元素在此以濃縮的方式再現,直到樂章結尾的高潮。                               

 

第二樂章

小步舞曲速度,前段是優雅而輕巧的花之舞曲,像是影射沉默盛開的花朵與與忙碌飛舞的精靈,隱含著淡淡愁緒,樂章中穿插著木管如蜂蝶飛舞般的快速樂段。這個樂章顯示出馬勒在交響曲創作上,從樂章結構與曲風上,緬懷古典大師的典範。

 

第三樂章

詼諧曲形式的樂章,詼諧曲樂段的主旋律來自早期的《青春時代之歌》(Lieder und Gesängeaus der Jugendzeit)中的〈夏季的換崗〉 (Ablösung im Sommer),歌詞的原意是「夏天來臨,杜鵑鳥死去,由夜鶯換班接替」,充滿著幽默的曲趣,中段加入夢幻般的郵車號角的獨奏,優美而帶著淡淡的感傷,像是鄉愁的呼喚,也淡淡地流露出作曲家對自己「流浪者」身分的迷思。

 

第四樂章

女低音獨唱出引用自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醉歌〉的尾段歌詞。「噢!人啊! 警醒,聽午夜說些什麼。我沉睡,從夢中醒來,這世界比白天想像的更為深沉…」法國號的重奏、小提琴的獨奏,帶著沉思與哀愁的情緒,深沉而神秘。

 

第五樂章

天使般的兒童合唱團模擬著教堂的鐘聲,女生合唱加入,歌詞取材自《兒童神奇號角》中的〈貧童的乞討歌〉,幸福甜美的歌聲,木管在整個樂章取代了小提琴的地位,與中低音域的弦樂,共同營造出作曲家心中天堂的音響。

第六樂章

 

自由迴旋曲式,無言的詠歎,最優美的樂章,由交織對位的旋律,暗示「愛是人類對世界最高層次的領悟」,樂章中回憶著第一樂章的苦惱與悲愁,但最終由來自天堂的號角所解脫。(文/余濟倫)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