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2-11(圖)
2-11(圖)
No:2-11

樂海珠璣(四)更殘漏盡 魂夢依稀

夜曲
「夜曲」,是屬於晚上的音樂,
經常帶有寧靜、幽暗、抑或是朦朧、飄忽、高遠的心境,
好似在描繪那些我們深切渴求卻又無法接近的境界。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58’41”

海頓:第十七號弦樂四重奏之第二樂章《小夜曲》

卡契尼:義大利歌曲《阿瑪利麗,我親愛的》

舒伯特:德國藝術歌曲《小夜曲》

舒伯特:鋼琴三重奏 作品897《夜曲》

奧芬巴哈:《船歌》(選自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鮑羅定:第二號弦樂四重奏之第三樂章《夜曲》

 

 

Disc2   52’00”

德布西:鋼琴曲《貝加馬斯克組曲》之第三首《月光》

蕭邦:鋼琴曲《夜曲》之第一首

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之第二樂章

韋伯:第二號豎笛協奏曲之第二樂章

普契尼: 《夜晚來到了》(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樂曲介紹

「夜曲」,顧名思義,是屬於晚上的音樂,經常帶有寧靜、幽暗、抑或是朦朧、飄忽、高遠的心境,好似在描繪那些我們深切渴求卻又無法接近的境界。在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曲目中,經常可以聽見這些帶著神秘感,淡淡憂傷氣息的「夜曲」式旋律。然而,特別值得我們留心的是,許多標題為「夜曲」的作品並不一定符合我們對於夜曲的想像;另一方面,不少作品雖未以「夜曲」為名,卻充分呈現出「夜曲」的個性或心境。例如,莫札特作品編號239的D大調夜曲(Serenade in D Major)開頭雄偉堂皇的弦樂器與定音鼓齊奏,就迥異於我們對於夜曲的想像。畢竟,在莫札特的時代,所謂的夜曲「Serenade」指的是寫給樂團在夏天夜晚的宮廷後花園裡演奏的音樂。莫札特著名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K. 525》(也就是著名的《小小晚間音樂》──Eine Kleine Nachtmusik)亦是如此:清新明快而優雅的弦樂,陪襯著貴族飲酒享樂的晚間優閒時光。德弗札克的第二號鋼琴五重奏(Piano Quintet No. 2 in A major, Op. 81)第二樂章「Dumka: Andante con moto」,則呈現出前文中的第二種情況:音樂本身並未以「夜曲」為題,卻完全契合我們對夜曲「寧靜」、「幽暗」的心境,帶有淡淡的斯拉夫式哀愁。

在海頓早期的弦樂四重奏作品中,作品編號3的第五首(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Op.3, No.5; Hob.III:17)第二樂章,即以「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為標題,呈現出巴洛克時期以降的民間風俗:在寧靜的夜晚,年輕男性帶著一把魯特琴,在心上人的窗台外傾訴衷曲。在這個樂章反覆一次的呈示部中,優美的主旋律(由小提琴帶出)後面,是大提琴以撥奏的方式模仿著魯特琴的音色與聲響。隨著樂曲前進,旋律愈往高音域走,愈顯情緒的澎湃,並在高潮後回復到寧靜優美的呈示部主題。

像海頓的這類音樂作品,隱隱呼應著歐洲的情歌源頭。十七世紀初,義大利作曲家Giulio Caccini曾經寫下著名的歌曲「Amarilli, mia bella」(我親愛的阿瑪芮里),是僅以魯特琴伴奏人聲(主要為當時流行的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的西方古典的經典情歌原型。在這首歌曲中,第一行以四句構成,第二行則以三句呈現出委婉細膩的情緒轉折,在第三行以不斷呼喚的「Amarilli」進入高潮,經過第二行與第三行反覆一次後進入尾聲。

承繼著十七世紀的Caccini與十八世紀的海頓,舒伯特在十九世紀寫下了著名的藝術歌曲〈小夜曲〉(Ständchen)。這首曲子選自於舒伯特的最後一組歌曲《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D.957),由出版商在作曲家過世後集結出版。此曲追隨著過往的夜曲(Serenade)傳統,是一首向內心思慕之人表達愛意的作品,訴說著:「我的歌曲輕柔地懇求著,穿過黑夜來到你的面前」。這首歌曲的鋼琴導奏並未使用踏板,反而是以斷奏(staccato)的方式演奏,乍聽之下讓人意外,實際上卻是作曲家企圖在鋼琴上模仿魯特琴撥弦的音色。歌曲名Ständchen是德文動詞「站立」的衍伸字,在「stand-站立」後加入「chen-小」的字尾,意思是小站一下,實際上指涉的就是求愛者站在心上人窗外吟唱情歌的傳統。

        舒伯特作品編號897(Piano Trio in E-flat major)的這首鋼琴三重奏,帶有作曲家直接賦予的標題「夜曲」(Notturno)。這首短短的室內樂作品,以鋼琴演奏出琶音作為導奏,像是船歌裡描寫划槳造成的水波漣漪與輕柔的晃動感。第一段音樂以兩個四小節樂句組成,小提琴與大提琴演奏著平行的旋律,伴隨著鋼琴持續的琶音演奏。音樂進入第二段時,大提琴與鋼琴交換角色:原本演奏如船歌般伴奏音型的鋼琴在高音域上彈奏出主旋律,而大提琴則以撥奏模仿著夜曲傳統中的魯特琴音色。

        對映著舒伯特在鋼琴三重奏裡寫下「像船歌的夜曲」,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第三幕則有一段「像夜曲般的船歌」,也就是著名的詠嘆調「美的夜晚,愛的夜晚」。此曲由木管吹奏出的附點節奏展開,帶出夜曲典型風格中「靜謐」、「朦朧」的情境,接續的低音提琴聲部更彰顯了這段音樂的夜之氣息。隨著次女中音唱出詠嘆調的旋律,歌曲繼而加入唱著平行旋律的女高音聲部,最後交織成美麗的二重唱與合唱。木管與豎琴持續地演奏著船歌般描繪擺槳的節奏作為伴奏,整首歌曲浸淫在讓人迷醉的搖晃感中,表現出夜曲類型中典型的暈眩、飄忽之美。

俄國作曲家鮑羅定的第二號弦樂四重奏,因為其中第三樂章的夜曲標題「Notturno: Andante in A major」以及其中瀰漫濃厚的斯拉夫風格旋律而為人所知。在這個樂章的開頭,大提琴即演奏出兩段長句的優美旋律作為主題,帶有俄羅斯音樂中常見的裝飾性小音型,而後以模進的方式向下,稍作小結,而後由小提琴淒美地在高音域再現主題旋律,進入樂章的第二段。

        廣義而言,跟夜晚有關,或是以夜晚的情境為描繪主題的音樂,都可以算是夜曲。當我們想到夜晚,「月光」經常同時浮現在腦海裡;除了貝多芬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也曾經以月光為題,寫下一首短而意境朦朧的鋼琴獨奏小曲「月光」(Clair de Lune,是為作曲家的《貝加馬斯克組曲》第三首)。迥異於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德布西在這首短曲中表現出晶瑩剔透、充滿朦朧感的鋼琴音色變化,音樂宛如閃爍著銀白色的光澤。就結構觀之,此曲可分成A-B-A加上一段尾奏(coda),其中的A段由四個樂句加上兩個長句作為主題,經過發展後,由鋼琴左手的聲部演奏出一連串的琶音導引,帶出樂曲的B段第二主題。相對於A段瀰漫著朦朧感,B段的樂曲結構顯得更為清晰簡明。當樂曲的A段主題樂句再現時,音樂變得簡明而清晰,少去了許多裝飾音型,樂曲並在尾奏援引了B段宛如撥動琴弦的美麗琶音群作結。

        當我們提到「夜曲」,任誰也會馬上想到鋼琴詩人蕭邦寫下的多首夜曲作品。在著名的第一首(Nocturne: Op. 9 No. 1)中,蕭邦即展現出深具個人風格的浪漫派音樂語彙,直接地表現出豐富的個人情感;迎面而來的主旋律作為主題,並在整首樂曲中不斷以各種裝飾音展開變化。而在冠以「夜曲」標題的二十一首鋼琴獨奏小曲之外,我們也可以在蕭邦的其他作品中經常發現充滿夜曲風格的音樂片段。例如,在蕭邦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中,由管絃樂團陪襯出的鋼琴聲部,其實也是採取典型的夜曲風格。這個樂章以弦樂與木管的互相應答起始,而後樂團演奏出典型的終止式。就在終止式的第三個和弦上,鋼琴聲部突然以一連串的裝飾音冒出,從管弦樂團那裡接手主導著樂章之後的發展,展開了這段浪漫而抒情的音樂。整個樂章雖未以夜曲為名,卻仍然呈現出純然的夜曲風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樂章在B段時運用了一段宛如宣敘調(recitativo)般的旋律:相對於前一段音樂中豐富而優美的浪漫歌唱性,鋼琴演奏到樂章的B段時,改成了「訴說」的口氣,並以弦樂部的顫音與低音提琴的撥弦作為伴奏。稍後,樂章開頭的A段(如歌唱般)的夜曲主題再度出現,此回以華麗的裝飾音型展開變化,強烈表現出作曲家迫切地懇求聆聽傾訴的情感。

        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的A-B-A(歌唱-宣敘-歌唱)結構,讓人想到以歌劇《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聞名的德國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第二號豎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在這個樂章的開頭,管弦樂團以大提琴的撥弦聲,為接下來出現的豎笛主旋律揭開序幕;樂章結尾處,我們還會再次聽到這段撥弦,象徵著幕落。而貫串整個樂章的主角豎笛,就如同蕭邦鋼琴協奏曲中的鋼琴聲部,亦是以「歌唱-宣敘-歌唱」的A-B-A結構做為樂曲的主幹;其中的歌唱段抒情動人,而宣敘段熱情而懇切,最後在漸弱的長音中,伴隨著大提琴的撥弦聲結束樂章。

        在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中,女主角秋秋桑與美國軍官平克頓在第一幕新婚之夜的二重唱,也呈現出美麗的夜曲風格。在這個場景中,平克頓唱出「夜晚將要降臨」,而秋秋桑則回應「伴隨著陰影與寧靜」。管弦樂團在這段二重唱裡襯托著男女主角,演奏出美麗的弧形旋律,音樂三次向上攀升而後落下,一次比一次愈往上攀。一直到秋秋桑唱出「孤單而被家人遺棄,被遺棄卻感到幸福」,管絃樂達到高潮,在這段二重唱結束之後,普契尼為管弦樂團寫下了以七個音為一個單位的四組樂句,並由帶有東方風味的五聲音階構築旋律,宛如一組情感豐沛的七言絕句,為第一幕寫下句點。(文/章厚明)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