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

關閉
1-107C-01(圖)
1-107C-01(圖)
No:1-107

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加冕』

莫札特 Mozart
  • 語言: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 DVD片數:2
  • 狀態:現貨
線上試看
閱讀更多
贊助價 NT$350

Disc 1  1:15’40”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

 

 

Disc 2   59’52”

第二樂章:小廣板Larghetto

第三樂章:稍快板Allegretto

樂曲介紹

貫穿作曲生涯的鋼琴協奏曲

莫札特一生共寫有二十七首鋼琴協奏曲及三首大鍵琴協奏曲,如此驚人的數量不但居其所有器樂協奏曲之冠,每首曲子的質地更是融合了當時代的風格與作曲家的獨特韻味,且作品忠實地呈現出鍵盤樂器由大鍵琴轉向鋼琴的發展歷史,可說是窺探十八世紀音樂風氣及莫札特創作歷程的重要依據。

我們可大致將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創作粗略分為三個階段:

一、早期(1767~1779年)

年輕的莫札特在約莫十年間完成了十首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到第四號可說是仿作,主題改編自其他作曲家的奏鳴曲,據信莫札特曾引用艾曼紐.巴赫(C. P. E. Bach)、克里斯汀.巴赫(J. C. Bach)、索萊爾(Antonio Soler)、瓦根塞爾(Georg Wagenseil)、舒巴特(Johann Schobert)、萬哈爾(Johann Vanhal)及海頓(Joseph Haydn)等人的作品。從其自傳及書信往來中來看,莫札特直至第五號鋼琴協奏曲,才開始將心思擺在這個樂種上,隨之而來的第六號獨奏片段,即出現了莫札特全新創作的主題。

此時期是鋼琴製造技術崛起的時代,相對地,舊式的大鍵琴和古鋼琴逐漸不受人喜愛,從前面四首協奏曲的寫作技法及演奏篇幅,過渡到第九號協奏曲大幅增加演奏難度並拉長演奏時間,也暗示著鍵盤樂器的歷史演變。

 

二、維也納時期(1782~1786年)

1781年,莫札特與薩爾茲堡大主教決裂,決心離開故鄉不再依附教廷生活,他搬往維也納,以高超的鋼琴技巧及即興能力在維也納舉辦演奏會,藉此維生,而短短四年間創作的十五首鋼琴協奏曲,正反映著聽眾對他的熱愛及高評價,現在為世人所知的作品多出於這個時期。

 

三、晚期(1788~1791年)

莫札特在創作生涯的最後五年中,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量明顯不如以往,僅交出兩首作品,反而在歌劇、交響曲、室內樂上多有建樹。會有如此變化可能是上述的音樂會不再受到維也納樂迷的歡迎,而讓作曲家轉向創作其他種類的音樂。所幸1787年歌劇《唐喬望尼》於布拉格首演獲得空前的成功,12月又被奧皇約瑟夫二世(Josef II)封為「宮廷作曲家」,莫札特嗅到一絲機會,決定在隔年重新舉行鋼琴協奏曲的演奏會,第26號鋼琴協奏曲於焉誕生。

 

「加冕」的由來

莫札特在1789年便完成此曲,未料原先籌畫的音樂會因故無法舉行,而使得首演時間被迫延後,恰巧的是,再度演出該曲的時間,適值是羅馬帝國皇帝加冕慶祝期間,因此第一版出版的樂譜上頭便標示著「作曲家本人於李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加冕儀式上演出。」事實上,莫札特並未在該場合演出,實際的演出地點應為德勒斯登的宮廷音樂會,然而被冠以「加冕」暱稱的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也成了一闕受人喜愛的作品。

 

第26號《加冕》鋼琴協奏曲的特色

此曲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的鋼琴部份有許多華麗的表現。第二樂章為三段體,莫札特曾在草稿中記載其為「浪漫曲」,乃是民謠般的美麗樂章。第三樂章為稍快板,結構上屬迴旋曲,風格明快而熱鬧。

這首曲子有幾個特點,其一是主奏鋼琴與管弦樂之間的關係,較之前的作品更為簡化,其二是管樂器與定音鼓的配置與設計相形簡樸,其三是曲中鋼琴獨奏的左手部分有大量的空白,面對這樣的情況,愛因斯坦(Alfred Einstein)以為莫札特因模仿了自己所以略而不寫,但史坦堡(Michael Steinberg)則認為,這樣的空白證明了莫札特的即興天分與當時的聆賞習慣,對莫札特來說,即興只需要骨幹音便可完成,略過不寫或許是他想讓思路更加自由而為之。近期的研究也顯示,當時的記譜只是記錄音樂進行的梗概,並不是絕對的,音樂家們在演出時會根據現場的氛圍自行發揮即興。因此第一版樂譜上,編輯者試圖將這些空白填滿,卻沒有得到支持。或許現代演奏家該學習的是融會莫札特的風格,即興出屬於個人風味,讓莫札特的音樂活躍在樂譜之上。(文/楊為茜)

線上試看

Facebook Line YouTube 回到頂部